关注:

 

正视过去 自觉救赎

----读《追风筝的人》

  发布时间:2015-11-23 10:19:59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对过去和对未来,会有不同的态度。我们都喜欢面向未来,未来是不可知的,我们或者根据自身情况许自己一个容易实现的梦想,然后幸福地为之努力在当下,或者脱离自身情况许自己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即便被人斥以幻想,还是可以幸福地麻醉在幻想里。只是对待过去,我们却不去触碰,不敢触碰,生怕发现,那曾经的悔恨看似表面结痂,其实已溃烂不堪,亟待救赎。否则,午夜梦回之际,那些悔恨会一点一点侵蚀难以平静的内心,剥夺我们在未来幸福的可能。

    一气读罢卡勒德胡塞尼先生的《追风筝的人》,合上书本,我的脑海里不停变换着几个镜头:服饰华贵的主人公拉着风筝线向前奔跑,仆人服饰的哈桑一边喊叫一边在后面紧紧跟随;哈桑被几个混小子欺辱,主人公躲在一旁在内心挣扎着是否帮忙;哈桑儿子被长大后的混小子欺辱,主人公冲破各种阻碍从美国前往阿富汗营救……

    在开展营救行动之前,小说中的主人公每天都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这种情绪让整部小说的色调非常阴郁,都来让人心情很糟。这种情绪却是很自然的,少年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友谊值得主人公真诚的回应,然而,主人公的私心不仅赶走了忠诚的哈桑,而且扼杀了这段友情。在美国的锦衣玉食没能让主人公的内心获得平静,他的心仍记挂着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当听说哈桑的孩子陷入困境急需救援时,主人公曾因虑及阿富汗战局的混乱和危险,再次陷入儿时那种袖手旁观的犹豫。直到老管家那句“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触痛了他,之后的营救行动是那么地英勇无畏,那么地义无反顾,又那么地顺理成章。

    人都会犯错,特别是孩童时期,任性和自私会跟善良和真诚一样,真实无顾忌地表现出来,造成伤害。选择简单的遗忘,选择向前看,是明智的选择,只要能够将过去彻底尘封,再不回顾。然而人生漫漫,相似的情境总会再次出现,人的内心非同物质,怎会一块抹布盖上就了无痕迹?善良的内心会时时提醒你过去的种种内疚所化的耻辱,即使遗忘多日,这耻辱一点也不会变少,它只是累积着、膨胀着,一有机会,这耻辱会用“以德报怨”、“恩将仇报”的字眼冲垮你卑微的自尊,你将再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

    “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句话说的好,劝得好。从哪里跌倒,还是得从哪里爬起来。要想救赎自己,首先必须正视过去,正视过去的自己,正视过去让自己产生内疚的那些事、那些人。人何以与众不同,就在于每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虽然我们在未来可以遇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但却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回到年少时的乐于付出真诚和勇敢。为年少的我们付出过真诚和勇敢的朋友,值得我们同样的对待而非相反。如果大错已经铸成,与其将悔恨和内疚放在记忆里发酵,倒不如想办法求得“为你,千千万万遍”那个人的原谅,更或许,能够重拾一份最纯净因而最珍贵的儿时友情。

责任编辑:郑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