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沈丘】要办案 愿办案 只办案

——河南沈丘县法院“主审法官工作室”见闻

发布时间:2015-11-17 09:49:42


    今年6月至10月民事结案1327件,同比增加544件,法官人均结案数由19件上升为49件……这是河南省沈丘县人民法院推出“主审法官工作室”机制以来的一份成绩单,初步显现出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的趋势。

    今年5月,沈丘法院率先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成立以院长王晓红为组长的“主审法官工作室”领导小组,朝着法官“要办案、愿办案、只办案”方向前进,实现了法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高效:26起案件仅用45天办结

    “李庭长,又来报结案件啊!你这结案数直线上升,45天里结了26件案件,现在咱这11个工作室数你结案数最多呢!”近日,在沈丘法院审管办,工作人员小韩对前来报结案件的付井法庭工作室主审法官李伟称赞道。

    “实行‘主审法官工作室’机制后,我们主审法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开庭、审理、判决上了,有人专门负责案件的送达、调解和一些其他事务,工作效率肯定比以前高啦!”李伟笑呵呵地说。

    据介绍,沈丘法院“主审法官工作室”实行院机关“1+2+1”和基层法庭“1+1+1+1”审判模式。“1+2+1”即1名主审法官、2名普通法官和1名司法辅助人员,而“1+1+1+1”即1名主审法官、1名普通法官、1名司法辅助人员和1名具有法律职务的院领导。

    该院规定,主审法官、普通法官的主要任务就是审案判案,司法辅助人员则主要处理案件中的证据收集、核对等辅助性工作,目的是充分挖掘法官的潜力,妥善调处矛盾纠纷。

    落实:院领导带头开庭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审判长庄严的声音在审判庭响起,一起抢夺案件在沈丘法院第三审判庭开始审理。

    历时2个小时的庭审后,被告人李某当庭表示认罪服判。

    担任此案审判长的是该院副院长鹿国奉。

    院长、副院长开庭,在该院“主审法官工作室”审判制度实施以来已然形成常态。

    该院规定,院长、副院长要带头开庭,对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由院长、副院长担任审判长。同时,明确了办理案件的最低数量。

    自5月21日以来,该院院长、副院长开庭审理的案件达36件。

    责任:主审法官首当其冲

    “现在裁判文书由我们自己签发,确认的事实和裁判的结果都由我们自己负责,这就逼着我们不断学习、钻研业务,让自己更专业!”该院主审法官窦法官说出了许多法官的心里话。

    这些改变,都源于沈丘法院的“主审法官工作室”审判制度。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判决书,以及调解、撤诉的裁判文书,一律由主审法官签发。

    院长、分管副院长、庭长的法律文书审批签发权,由三级审签变一级审签,不但简化了案件流转和审批的环节,提高了审判效率,也真正做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公正:权责分明有章可循

    “案件节点管着呢,谁还敢拖拉?连续3个月不达标且倒数三名的,退出‘主审法官工作室’。咱可丢不起这个人!”主审法官李伟说出了大家的感受。

    在实施“主审法官工作室”以来,沈丘法院建立完善了奖惩机制,对连续3个月不达标且倒数三名的,退出主审法官工作室。新符合条件的干警,随时递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工作成绩突出的主审法官将被授予“办案标兵”荣誉称号,并在晋升、晋级、立功受奖、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违反职业道德的,视情节后果予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违纪违法的依照相关纪律和法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等。

    同时,该院开通院长提醒短信平台,每天通过短信平台、电子显示屏和内网,将工作室主审法官、普通法官的收结案数进行公布,激发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职业尊荣感,以实现法官评价机制、问责机制、奖惩机制与退出机制的有效衔接。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11-12 4版 杜鑫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