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寄托在未来。所以有人去求神拜佛,甘愿将自己的今生,寄托给来世。将自己渺茫的希望,奉献给满天的神佛,作为点缀。寄希望以一颗对神佛虔诚的心,带来来世的风光旖旎。在寻找中迷失了自己,而选择放逐自己的今生,任它在现实的风雨中随波浮沉。
人,都会如此吗?
现在的我,不敢去教导或是给别人一些什么点解,因为我也正陷入现实的泥淖,不能自拔。只是给自己培育出一颗时刻充满希望的心灵,让自己可以在漆黑的夜空,搜寻到一丝虽然暗淡,却勉强透漏着光亮的星火,牵引着、驱赶着自己,踉跄在自己的旅途。我,不信神,不信命,我信自己。
也许是自己的要求不高,满足于一些简单的幸福和欢乐,生活倒也不会给我太多的坎坷和曲折。也许是在别人眼中无法忍受的一些东西,到了我这儿,却变得没有什么大不了,挥挥手就烟消云散了。归结起来,我没有去和他人比较的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欢乐和幸福,我不必去羡慕别人,追逐别人的生活。我也不是自虐狂,更没有必要用别人的幸福和成功,来惩罚自己的心灵,去鄙视那个原本艰辛的自己,非要压榨出自己的痛苦和无能,才肯罢手。虚妄的幻梦,倒是有一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个小小的白日梦,也应当不会引起他人的横眉怒目吧?傻呵呵地快乐着,没什么不好啊。
记得鲁迅先生在《故乡》里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虽然是借虚构的那个“我”说了出来,也可以看出当初的鲁迅先生,对于希望,也是充满了困惑。然而他却很快从这困惑的束缚中挣脱了出来,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就是不要奢望有现成的路可走,无论前方有没有路,都不妨走一走,试一试。唯有抓住自己的现在敢于面对自己,勇于面对生活中层生的荆棘,去上下求索一番,不认输,方不辜负自己来这世上走了一遭。
我不敢对别人说三道四,对自己就是如此这般的劝慰,抓住现在,认真的去做自己的事,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自己有所收获。如此以来,倒也可以让自己的一颗心,在浮躁中平静下来,在花花世界的灯红酒绿里,乐得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