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行 棋

  发布时间:2015-11-04 08:52:36


    中国人是爱下棋的,下棋的传统由来已久。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如此可见,下棋的历史要上溯到黄帝时期。再往前推,又有《路史后记》关于围棋的说法:尧娶妻富宜氏,生丹朱。丹朱行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神仙下棋,更无从追溯了。

    文人爱棋,在于棋中的乾坤广博和下棋时的那份闲适。“园里水流浇竹响,窗中人静下棋声”,文人不可无竹,也不可无棋。学识渊博的人,心中自有大气象,正应了棋路万千的景,棋逢对手杀几盘,荡气回肠。老舍是个棋迷,常常以棋会友,他的棋盘里无关身份地位,能挥洒高致,也能耕播平凡,图的是对弈的乐趣。武将爱棋,在于其中的生死较量和进退维谷。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武将既要运筹帷幄,也要沙场杀敌,进退生死一念间。周培公棋风凌厉又攻守兼备,有张有弛,往往能旗开得胜,这样在棋盘上的成竹在胸,即使与葛尔丹隔河对阵也丝毫不乱,排兵布阵,终助康熙江山稳固。

    行棋不宜缓。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一招一式都思忖良久,看似步步为营,也往往坐失良机,追悔莫及。人生七十古来稀,十年年少十年老,除去一半吃喝睡,只剩二十余年的大好年华。在这二十余年里,机会并不是很多,且往往稍纵即逝。虽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是思虑良久也会自乱阵脚。西楚的霸王鸿门宴上当断不断,放虎归山,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还被人指着尸骨说“竖子不足与谋”。行棋不易急。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后方稳固则前线无后顾之忧,奋勇杀敌。一上来大兵压境,直捣黄龙,看似招招致命,凌厉无敌,却安知大营不稳,倐忽间,被人端了老巢。欲速则不达,世事历练方能人情通达,岁月的沉淀,经验的积累,都是大事之前的一份静气,是尘世缭绕中做出最佳选择的导向,助人升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样也适用于行棋。棋盘里目光高远,不计较一城一地,乃至以其为饵,诱敌深入,聚尔歼之,直擒老帅。人生于世,得失沉浮都是修行,念在自心,无愧于天地良心,即使吃一时之亏,得到的终将是柳暗花明。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设下一盘珍珑棋局,武林高手云集应战,皆败下阵来,唯有虚竹先自伤一片,舍弃数子,后打破僵局取得胜利,方得绝世高手无崖子的真传。舍弃之道,无舍即无得,倘若眼光短浅,事事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不知欲得之必予之,不舍分毫,偶得一利,便喜形于色,徒惹人笑,在岔路上越走越远。

    坦荡之人,无惧无畏,即使偶尔失策,亦不扼腕叹息,必思良策,补亡羊之过,以求东山再起反败为胜。人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倘若事事沉沦,怕是错过更多的大好时光,错过更多的身边美景。董明珠在《行棋无悔》中给我们讲述遇到的一个个曲折故事,或喜或悲,但更重要的是一直的前行,无所畏惧,不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是积极应对,带来了《棋行天下》的王者归来。有时,一时的退让并不见得是软弱,阿城在《棋王》里说“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它只不过是迂回一下,以更好地出发罢了。戚戚之人,畏首畏尾,一步之错,虽不致满盘尽输但后悔莫迭,要求悔棋,成则似拨云见日,不成似黑云压城,如此心胸狭隘,破坏规则,免不了淘汰出局。

    观棋者,默然不语自是君子,出谋划策未必皆是小人。棋入僵局,偶有高人指点一二,旁敲侧击,满盘皆活,不失为美事。城池欲破,有援兵相助,挪炮走马,反败为胜,加之对手心胸豁达,知棋逢对手,与之大战三百回合,无论助人、被助还是对手皆大欢喜。《初到东京》里五十岚告诉落魄的围棋天才吉流要“双手都是花”,就是要让他保持一颗美好的初心,被别人帮助,也传承这份美好。但凡事有度,即使美好如花,也有含毒的可能,棋盘旁指三道四,聒聒噪噪,貌似运筹帷幄,不过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就惹人厌烦了。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它是茨威格给我们讲述的《象棋故事》,是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撑。也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期待,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变幻莫测,就像是我们未知的人生,不骄纵,不馁妥,心胸豁然规规矩矩走好每一步,便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责任编辑:赵艳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