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文人苏东坡

  发布时间:2015-11-03 17:31:24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孙的各类文化名人,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行阵,如同是一条璀璨的银河,熠熠生辉,闪耀着文明的光芒,传承着文明的芬芳。而在这条灿烂的银河里,苏东坡无疑是最亮的星星中的一颗!我喜欢苏东坡,恰似在惹人涎水三尺的南北大菜中,搜罗到一碟自己喜欢的、只属于自己的那一道菜!

    苏东坡是一个“文人”,一个将“文人”做到极致的“文人”。在他所处的时代,辈出的人才,照亮了北宋满是阴霾的天空。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和苏轼,占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其六;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写出《梦溪笔谈》的沈括;还有秦观、黄庭坚……姑且不去罗列了吧,这些人几乎都可谓是大师级的人物,不过分吧?但是,苏东坡的散文《前后〈赤壁赋〉》,时人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诗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人中谁可撄其锋?书法有《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只是前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而已,后世无人逾越!画有《竹石图》,亦是时代的精品!前辈欧阳修,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如此苏东坡,在散文、诗词、书、画均是独步当时,如此高绝,的确惹人“恨”。那么多可谓大师的人物,他们的光环都被笼罩在苏东坡的光环之下,姑且猜猜看吧,谁能没有一点小肚鸡肠和小小的羡慕嫉妒恨呢?我是有的。所以我也认为,苏东坡的确是才高人皆“妒”,“高处不胜寒”!在政客们将苏东坡推到井里之后,有人也不妨向井里投上一个小石头,压断苏东坡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比如说,沈括。

    既然如此,苏东坡就应该放开了,给别人点活路!因为,不可能一切好处,所有的馅饼都能砸在自己的头上,何况他的“豪放、乐观、豁达”,让他快意恩仇,率性而为,根本想不到也不会考虑到那么多!像政客一样玩些阴谋诡计,不是苏东坡所能作为的。和政客们比着玩阴的,苏东坡不是对手!也许不是不会,更多的应该是不屑!大不了让一切风雨都来吧!政客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在阴险的放声大笑,他们可以在政治上肆意的蹂躏这个天真的文人!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苏东坡在政治上就是一个天真的孩童!他是戳穿皇帝新装的那个孩童,是揭穿游戏规则的那个孩童!虽然是说了真话,使他们有那么一丁点危险,但是有什么用呢?就让他在嘴上快活快活吧,想痛快是不行的!他们以摧残折磨苏东坡,当做自己快意的根源!所以苏东坡,文坛上潇洒风流、汪洋恣肆的苏东坡,仕途上算是交上了华盖运,成了一个标准的倒霉蛋了!

    看看苏东坡仕途上的境遇吧,神宗时:反对革新派王安石变法,被贬。因“乌台诗案”(被指“谤讪”朝廷)入狱,贬谪黄州等地。即便在黄州做团练副使,在宵小的严密监视之下,《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黄州寒食帖》等等却横空出世,给了宵小们一记记闷棍,也震撼、激荡了世人的心灵。到了哲宗时:反对守旧派司马光等尽废新法,被贬。最远至惠州、琼州等地,苏东坡没有太多的哀怨,反而在惠州惬意的高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一个被贬谪的人吗?如此豪迈的胸怀,比起那些为名、为利、为己就哭哭啼啼、哀怨绝望的人来说,又当如何!

    一个豪放、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有什么是风恶浪急?一曲《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个潇洒惬意的苏东坡,迎着风浪,傲然屹立!所以那些政客打错了算盘,他们小看了仕途上落魄的苏东坡。他们以为一贬再贬,在仕途上蹉跎折磨苏东坡就可以让他屈服,或许是恶毒到想借贬谪路途的辛劳,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让苏东坡一命呜呼!他们能吗?苏东坡是一棵树,而且是他们终其一生都不可企及的大树!一个“天生的乐天派”,怎么可能会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像他们一样?他们一直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苏东坡就是一个“傻呵呵的智者”,政治上的天真,无妨成就他的高远,生活的惬意、闲适!没有人能够改变苏东坡的人生轨迹,苏东坡,一直在过着“人”之所以为“人”的生活!

    豪放的人,乐观的人,豁达的人,未必就不会儿女情长。一曲《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样如泣如诉,一样缠绵哀怨,一样让人痛断肝肠!即便是婉约词的高手,超越此词的又有几人呢?

    苏东坡,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一个傻呵呵活着的智者,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也兼济天下”的文人,坚守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行为准则!即便被贬n次,那又能如何?所以文人苏东坡,似是终有所悟的写下:“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似是透出悲愤中的无奈,无奈中的落寞,落寞中的感伤。但他真的是感伤吗?他是苏轼,是苏东坡!或许是在些微的感伤之后,躲在某处幽雅的竹林之中,醉卧斜阳,正狼吞虎咽着东坡肉吧!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