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红楼梦未醒

  发布时间:2015-10-13 09:56:43


    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拄拐走于路上,听见跛足道人念了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士隐听完心下顿悟,随即附上《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一歌一注道尽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也预言了红楼的结局悲凉。

    小时读红楼,多是当作莺歌燕舞的言情小说,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抹不尽眼泪,为王夫人的棒打鸳鸯愤怒切齿。千人千面,我独爱黛玉,少不更事的我只觉得黛玉的牙尖嘴利,小性儿多疑都带有少女独有的自然可爱,对于最终成为二奶奶的宝钗则视若仇敌,哪懂得什么世故守拙,大抵是因为她抢了黛玉的位子罢了。

    一入红楼,终生不醒,红楼梦是我心中解不开也不愿解开的情结。好多年,它置于床头枕边,临睡前总要翻上几页。没有什么固定的开始和结束,随意掀开一页便可“入梦”,眼睛乏了就即刻撂下。一回一页,皆具章法,一句一字,深蕴情思。那由每个文字,每个细节刻画出的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故事,琐琐碎碎,点点滴滴,耐人寻味仿佛总也看不足。

    红楼一读再读,看到的不再是黛玉的才思诗情,熙凤的明艳泼辣,也不再苦苦执着那流失的后四十回,那大悲难言的无终结局。红楼里的荣枯悲欢,风光亮丽,堕落沉沦让我再难说出儿时的“最爱颦儿,最厌宝钗,袭人该死,贾琏当诛”的话来。红楼梦里没有批判,没有轻蔑,七百多个大小人物,高贵的,卑贱的,善良的,丑陋的,在曹翁的淡然叙述下包容书中,向我们展示出生命的因果轮回。字里行间,看到的是悲天悯物的滚烫眼泪,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力交瘁。血泪交织成一个触目惊心的“悲”字,力透纸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的世故圆滑只让我觉得心酸。父亲早逝,兄长不才,家族兴亡、门庭荣辱皆压在一弱女子肩头,过早的尝到人情冷暖,禁锢于世俗礼教,只得用一剂海上方“冷香丸”,压抑天性,磨去棱角。

    爱哥哥,爱哥哥的叫个不停,闭上眼睛,二爱不分的湘云娇憨样貌跃然眼前。芦雪庵豪情放言“是真名士自风流”;鹿肉大嚼换得锦心绣口,即景赛诗中才压群芳,拔得头筹;茵药酣眠美胜海棠,打抱不平古道热肠,这样一个风流倜傥、英豪阔大的可爱女性却不得善终,只落得一句“寒塘渡鹤影”。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身为庶出却才明志高的探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性情冷僻的槛外人妙玉,刚烈决绝的鸳鸯,以嫁与宝玉为人生志向用尽手段却不得其志的袭人,还有金钏儿,司棋,麝月,紫鹃。。。甚至连眉目猥琐,行径龌龊的贾瑞,薛蟠之流都让我厌弃不来,只觉得可笑可怜,可悲可叹。这些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也好像就是我们自己,为情困,为名累,为财亡。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红楼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是一曲缠绵悱恻的动人情歌,是照出真善美假恶丑的一方明镜,也是陪我成长教我慈悲的人生知己。

    曹翁是伟大的,这首好了歌阐释出人生无常,万境皆空。也为众生指点迷津,众生若是要好,就要学着了。

    然这一“了”字,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玩味”。。。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