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不经意间,又一个中秋佳节悄然临近。独自呆在办公楼前空旷的大院内,凝视着这寂寥的夜空,但见凉风习习,耳边还不时传来几声昆虫的呢喃。多么美好的夜色!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多年前那个远去的夜晚,拉回到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法庭。那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月圆之夜,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位淳朴的老人带给我莫名的温暖与感动。这温暖,饱蘸的是群众对一个法官的理解;这感动,盛满的是群众对法院的信任。
那一年的夏天,经历漫长的等待后,我终于在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的分配到一家基层法院。按照单位惯例,新同志是要到乡镇法庭接受锻炼的。我所分配到的法庭位于县城西南,距离县城20公里,位于一个乡镇的大街旁。因为家在外地,那时法庭还没有车辆,条件比较差,想回去一趟十分不便,于是我就成了法庭的“常驻大使”。工作起来还好说,同事之间是有说有笑,紧张而又充实。可是每逢下班之后,或者周末,看着同事们一起欢欢喜喜的回家,只剩下我一个人呆在空旷的法庭小院,一种无法言喻的寂寞就会在心头像野草一样滋生蔓延。
那年中秋节,节日的喜庆溢满了乡村和集市,法庭门前的街道上也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由于回家路途较远,我又一次独自留在了法庭。尽管细心的庭长提前准备了月饼和蔬菜,当我“咣当”一声关上大门的那一刻,内心还是涌起几许酸楚。没滋没味的吃过晚饭,不远处就“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隔壁邻居和大街上也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人们都在忙着过节啊!站在静谧的法庭小院,独自凝视天空那轮皎洁明月,思乡情绪不禁油然而升。想念家中的父母,想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想念儿时奶奶切成小块的甜月饼和喷发着焦香的火烧。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咣咣”的敲门声。这么晚了,家家户户都在过节,难道还有当事人来法庭办事?疑惑之下,我连忙大声问:“谁呀?”“李法官,我是镇南村的老赵啊!你赵大哥。前几天你和庭长还去我家处理事呢?难道你忘了?”“老赵?赵抓钩!案件当事人。”我顿时想了起来。因为法庭刚刚审理完一起土地纠纷案件,我认识了赵抓钩,要知道都是因为他我还大发一通脾气呢!老赵家住在镇南村,因为宅基地与乡政府打起官司,因为赵抓钩家没有合法土地使用证,最后法院判决赵抓钩败诉。
案件宣判后的一个午后,庭长和其他同事都下乡办案了,我留在法庭负责接待来访人员。因为农忙,难道碰都几个当事人,我只好无聊的看书。就在这时,赵抓钩喝过酒后来法庭嚷嚷,说法院判的官司不对,为啥非要将属于自己的宅基地判给了乡政府?让一家老小没有地方住。看着赵抓钩情绪激动的样子,我就耐心向其解释相关法律知识。可是他就是听不进去,还来到大门口外,对着来往行人叫嚷“法院不讲理!法院何乡政府穿一条裤子!”顿时,我一肚子的无名火被激了出来:“老赵,我今天该解释的都给你解释了,如果你还是不听,请你给我出去。”看到我发火了,老找就满腹牢骚的走了。
说实话,这件事发生后,我的心中对赵抓钩着实恼了一阵子。可是静下心来,农民出身的我也深深体会到赵抓钩的不容易:年近半百,上有老,下有小的,混到最后却没有一个栖身之地,这事放到谁身上会好受呢?后来,庭长又多次与乡政府协调,为老赵在村内寻到一片宅基地。事情办好后,我和庭长还专门来到赵抓钩家,登门告诉他这事,老赵一家人感激的不知如何是好。
思绪飘飞了一阵子,当听到大门外来的是赵抓钩时,我急忙上前打开大门。透过明亮的月光,我看到法庭大门外站着赵抓钩俩口子,一块来的还有赵抓钩的老娘。老人双手端着一个馍筐,里面放着几个热气腾腾的火烧。火烧边还放着两个用草纸包裹着的月饼,外边缠着红红的标签。
看着愣在当场的我,赵抓钩不好意思的笑了:“李法官,听说你今天在法庭值班,没有回老家。肯定吃不好饭,吃不上刚蒸好的火烧,就想着给你送几个过来。这不,火烧刚出锅,俺娘就非要亲自过来,说要好好谢呵谢呵你们,是庭长和你帮俺解决了大难题。”说着话,老人伸手拿过一个火烧递给我:“孩子,赶紧趁热吃了吧!八月十五哩,还一个人在法庭值班,不能和家人团聚。”看着赵抓钩一家人那亲切的目光,温情的话语。我接过温热的火烧轻轻咬上一口,甜丝丝的。我的眼泪也顿时涌了出来。
用手轻轻擦擦眼泪,再抬头看看天空,一轮皎洁的明月圆圆的挂在天空,几许凉凉的夜风不时拂过我的耳畔。看着大过节给我送月饼和火烧的赵抓钩和家人,一股浓浓的暖意涌上我的心头。这就是我们朴实的相亲那!只要你付出哪怕是一点点,他们都能记忆在内心深处。
月到中秋分外明,那圆月一定能读懂这人间最真挚的情怀,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