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干警业务能力水平,栾川县人民法院将线上线下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运用“互联网+”的新时代学习理念,搭建学习交流的新平台,实现“综合学习、全员受益、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标。
搭建微信学习交流新平台,随时随地能“充电”。组建“天平之声”内部微信群,全体干警、人民陪审员、聘用人员全部加入该群,由研究室具体负责微信群的管理和操作。工作人员不定时发布最新的司法热点、法学前沿、新修订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账号,鼓励干警及时关注学习。群成员之间通过发表生活感悟、分享办案经验与技巧,探讨解决审判实践中的疑难复杂问题等途径,共同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该方法适用以来,群成员之间分享各类信息300余篇,对18种新型疑难问题进行交流研讨,35名干警分享办案心得,大家受益匪浅。同时,工作会议通知、庭室工作动态、政务管理通报等内容也通过该群进行公布,丰富了微信群的功能和实效。
建立外出学习培训报备和述学制度,深化“走出去”学习效益。政治处统筹安排全院的教育培训工作,对没有明确目的及实质性内容的、非正规培训机构举办的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的一律不予安排,外出学习培训人员,必须填写《外出学习培训审批表》,经审批后方可外出学习,规范外出学习程序,杜绝“以游代学”现象的发生。“述学”制度明确规定外出学习人员必须在返回单位后一周内写出学习报告,述学的内容涵括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新政策、新部署、参观考察过程中学到的外地经验以及学习心得等内容,由政治处统一审核把关后,通过组织外出人员召开宣讲会、报告会、座谈会、播放视频资料、印发学习心得等形式,分享学习培训成果,让更多的干警能及时了解有关专业的工作动态和最新知识,真正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该院就财务管理、刑法修正案(九)调研案例撰写、司法改革等8个方面进行了集体学习。
加强合作共建,找到学习交流“好帮手”。充分利用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共建的有利契机,法学院建立由刑事、民商事、行政、法理学等方面的13名专家学者参加的“专家学者人才库”,通过QQ群、微信群、授课等方式,与干警进行培训交流,大家就审判实践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法治前沿、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研讨,专家学者及时给予解答,拓宽干警视野,提高案件审执质效。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对参加司法考试、在职研究生、学历提升的干警报销学习费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去年以来,先后有5名干警通过司法考试, 4名干警通过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