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行干警双向选择、审判管理改革之前,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者权益保护庭是一个专业审理劳动者权益纠纷的民事法庭。2015年5月,周口中院院党组围绕审判执行第一要务,部署开展审判管理各项改革。周口中院劳动者权益保护庭庭长朱记周按照人员双向选择政策,从报名干警中精心选择,干警们结合自身优势和个人特长,通过人员双向选择,组建了新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庭。
按照中院党组改革要求,遵照审判管理新模式,劳保庭打破原有专业审理劳动者权益纠纷局限,电脑随机分案、干警能者多劳,全庭八名干警组成两个合议庭连续三个月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5月份,劳保庭庭审审判质量综合排名全院第三,全院评比办案标兵8人,劳保庭有2人入选;6月份,该庭综合排名全院第三,办案标兵八人中有2人来自劳保庭;7月份,该庭综合排名跃居全院第二,办结案件数量全院第一,3名干警被评为办案标兵,其中2名干警已是连续3个月荣获办案标兵的称号。三个月以来,全庭共受理案件416件,审结案件366件(新系统审结案件212件,老系统审结案件160件),新系统案件审结率82.8%,新系统案件调解46件,新系统调解率21.7%。新系统案件平均结案周期28天。没有涉法涉诉及信访案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周口中院劳动者权益保护庭庭长朱记周说:成绩的取得绝不是偶然,新的审判管理模式,为庭室和干警注入了活力,以改革推进审判质效提高,实实在在的数据正彰显着改革的成效。
一、乐于奉献,注重矛盾化解。“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立足于化解百姓纠纷,时时处处为当事人考虑,乐于奉献,倾注热情,才能快办案、多办案、办好案。”这是该庭庭长朱记周在贯彻李志增院长提出的“办理案件以审判效率为先”精神时经常给该庭干警说的话。全庭办案法官为了化解矛盾,尽快结案,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午夜十二点,十三楼办公室那盏亮着的灯已经成为周口中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周六周日,单位中央空调的主机关闭,办公室的温度达到近四十度,但却依然能看见劳保庭干警伏案工作的身影。正是有了这种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精神,才有了劳保庭的突出成绩,才有了当事人的拍手称赞。
二、团结互助,注重传帮助带。重组后的劳保庭多数干警都是青年法官,他们有的工作激情饱满,有的耐心实足,有的擅长调解。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新进的法官和书记员,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该庭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召开庭务会、庭审观摩会等形式,经常组织有经验的办案法官传授自己的案件办理及调解经验,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助带,帮助年轻干警提升业务能力。有的干警自觉牺牲节假日,有的干警甚至放弃产假,大家积极投入工作,相互配合、注重团结,整个庭室的工作也在这种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取得了一项项成绩。
三、把握流程,注重经验总结。审判管理改革注重效率优先,将案件审判质量在快速结案中予以体现。对此,劳保庭组织干警仔细研究改革方案,迅速适应新的审判管理模式。为更好把握办案流程,提高效率,该庭要求干警围绕“效率、质量”重心,把握好三分之一审限和二分之一审限“两个节点”,真正将审判管理流程规范化。办案标兵将个人办案心得和工作经验总结成操作性、指导性强的工作指南供全庭干警分享,学到了经验,提升了能量。
四、紧盯问题,注重整改提升。针对审管办每月评比下发的问题清单,朱记周庭长组织全体干警认真梳理,积极讨论,挖掘根源,真正查找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研究制定破解之策。对于管理问题,他亲力亲为,主动担当。对于共性问题,大家共商对策,共同克服。对于个性问题,责任到人,限期整改。正是紧盯问题不放手,扎实整改促提升,庭室干警齐上阵,不但整改了问题,而且提升了案件质效。
有汗水就有成绩,有付出就有收获。周口中院劳保庭全体干警在党组的领导下,会继续扎实工作、团结奋进,为创造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