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虞城】那一晚,我听上访人倾诉到天亮

发布时间:2015-08-20 09:23:29


    这是一起令我难忘的重审案件,之所以难忘,不是因为案件的复杂性,而是因办理此案与当事人之间结下的一种难忘情结。这也是我办案生涯中度过的最为幸福的一个夜晚,因为幸福,所以值得珍惜,就像甘醇的美酒,常常品味,久久不能忘怀。

    杜善良是个出了名的上访户。四年前,某公司在承建高速公路过程中,损毁了杜善良的果树。杜善良坚持要求某公司应按照国家征用土地时的标准对果树进行赔偿,而某公司则认为应评估后进行赔偿。

    案件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杜善良为什么一直上访?我决定先见一见杜善良。

    我和书记员小赵来到杜善良家中的时候,他正在打扫院落,见我们进来冷冰冰地问我们找谁。当确认此人就是杜善良后,我们作了自我介绍,并告诉他我们此行目的。

    杜善良把我们领到屋里,随手拿出两只褐色的大瓷碗,用手在碗里随便“划拉”一下倒满开水。看着杜善良用粗黑的大手划拉过的瓷碗和飘浮着灰色颗粒的开水,我实在很难喝下。但是,我知道这是当地村民招待客人的方式,如果不喝这碗开水,杜善良一定会不高兴。案件还没有处理,首先在感情上和当事人拉开了距离,这不是我的目的。想到这儿,我没有再犹豫,端起碗喝了起来,边喝边夸农村的水质好,不像城市里的水,添加了过多的消毒剂。

    慢慢地,杜善良的话也多了起来。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我知道对于杜善良这样的上访户,就案件讲法律效果不会好,于是我找了一个中年人关注的话题——孩子和家庭和他攀谈起来。

    提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杜善良兴奋起来。原来杜善良的女儿在南方一所重点大学读研究生,儿子也在西北一所大学读本科。我不失时机地夸奖他:“老杜,你好福气,把两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不用说在农村,就是在城市也不容易。”书记员也在一旁插话:“要是换作我呀,高兴都来不及,还上什么访啊!”

    但是,从杜善良接下来的叙述中我了解到,他原来也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在村里人缘很好,可是自从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后,他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尤其打官司以后,大伙不再理他,这让他很郁闷。

    不知不觉中,天黑了下来。杜善良执意留我们吃饭,我见实在不好推辞,就安排小赵回法院向院长汇报这里的情况,并借口给家里打电话,到村里的代销点买了两瓶白酒。

    我和杜善良边喝边聊,一斤白酒很快就喝完了,我们俩都有了醉意。杜善良不再称呼我田法官,我也改口称他老杜。从老杜断断续续地叙说中,我了解到,老杜在村里是个大能人,很早就靠承包工程致富。这几年,村里的人都富起来了,老杜没有了过去的优越感,有些失落。他开始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身上,但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老杜并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村民反而由羡慕变为嫉妒,跟他疏远起来。四年前,某集团公司修建某高速公路征地时,果树按每棵700元进行补偿,而公司在施工中损毁他的果树,一棵赔偿不到500元。老杜想不通,为什么同样的地块、同是果树,补偿的标准就不一样呢?他认为一定有人从中作梗,故意让他难看,故意刁难他。

    夜已经很深了,我借口明天还要上班,提出有什么问题以后可以再说。老杜有点生气:“兄弟,俺可没有把你当外人。从开始打官司到现在,俺家里来过的领导多了,有市里的、有县里的,但他们从不坐我家的板凳,你知为啥吗?嫌脏!你是第一个在俺家喝水的人,从那个时候起,俺就看出来了,你没有把俺当外人,是来真正给俺解决问题的。兄弟,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为难,不会再上访了。多少年了,俺都没有这样痛痛快快喝过酒了,没有痛痛快快跟人这样说话了,老哥能认识你这样的朋友,高兴。”

    整整一个晚上,老杜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说到自己的童年,说到如何认识现在的妻子,说到在广州经商的得失,说到孩子的就业,说到自己对未来的打算,直到天亮才昏昏地睡去。

    从老杜家回来不久,案件很快就结了,我和老杜也因此成了朋友。尽管与老杜一起度过的不眠之夜让我一生中倍加珍惜,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内心一直感到很纠结。在法律规定的条条框框内审理案件固然没错,承办人也不用担什么责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死搬硬套往往总是彻底解决不了问题,有时反而会加剧矛盾。当事人的期望值越高,就越不容易解决问题,你越是不停地把法律挂在嘴边,当事人就越不信任你。现实村风民俗与法律之间不停地碰撞——这就是目前法官办案面临的尴尬境况。根据不同案情法官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转换自己的角色,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让当事人以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已经是法官面对的新课题。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8-2 8版 田仲秋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