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珍惜‘人民陪审员’这个称号,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刚开完庭的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王栓宝和刘海波,在接受采访时相视而笑,一同说道。
两人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后,因家庭住所较近,工作中形成了一对好搭档。由于审案公道、负责,两人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深受欢迎和赞扬。
责任意识让他们拒做花瓶
刘海波、王栓宝深知人民陪审员是代表广大群众参与司法,肩上的责任是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倍加珍惜。
每次陪审案件他们都做到随叫随到,从不迟到,而且每次开庭前,都提前阅卷,反复细读、认真研究,从卷宗中发现问题,找出关键,明确争论焦点,把基本案情熟记在心,把要审清的关键问题记在本上,为开庭审理打下基础。
为了做好陪审工作,在庭审中,他们从不充当“花瓶”角色,总是主动向主审法官及时、适当地提出自己在庭审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对审判的观点和看法,以帮助主审法官准确、及时地处理好在庭审过程中没有发现或遗漏的问题。这既是对主审法官的一种有效监督,也充分体现司法审判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尤其是在对待“火气”特别大的当事人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让很多人折服。
群众意识让他们接地气
人民陪审员是一个身份特别、职责特殊的“编外法官”,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还要在角色上适时调整。刘海波和王栓宝在案件办理中,注重在多重角色中转换,有时是断明青红皂白的裁判员,有时是原被告中间的和事佬,有时还是法律法规的宣传员。
作为来自群众、贴近群众、代表群众的人民陪审员,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及时有效地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降低司法成本。
截至目前,两人共参与审理案件832件,诉前调解169件,开庭后调解86件,撤诉136件。
默契配合让他们有绝技
去年有一起欠款纠纷案,案值小但动静大,原被告双方一闹就闹了5个多月。刘海波和王栓宝得知后,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均为本地生意人,为了一点货款搞不好要把双方的名誉都“搞臭”。于是,两人决定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对原告任某和被告彭某进行调解。
法庭调解室里,刘海波对原告任某说,能不打官司还是不要打官司,不说别的,这些货款虽不多,但请个律师也是要收费用的,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什么不能说的开。之后又到彭某那边,得知因市场波动,猪肉价格突然跳水,导致彭某赔了一大笔钱的事,两人一边安慰彭某,一边对彭某明理释法。
经过两人“磨破嘴、跑断腿”的劝解,原被告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到了约定履行当天,彭某一大早去到法庭,在承办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的见证下将钱交给任某。两人临走时,纷纷竖起大拇指:“咱阳店法庭,中!这两名人民陪审员,中!”
像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虽然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件,但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以刘海波、王栓宝为代表的人民陪审员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汗水与热情。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8-1 8版 赵征远 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