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俏 文/图
在河南高院“豫法阳光”三微一体直播室,该院院长张立勇向人大代表们介绍“豫法阳光”运转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丰富联络渠道及联络内容,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工作,既有利于法院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也有利于代表了解法院的各项工作。希望代表珍惜机会,认真视察,深入了解,共同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5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局长郭振华在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河南法院活动伊始时说。
此次参加视察的13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来自辽宁、吉林、四川、青海、贵州、西藏等6个省和自治区,用一周时间,对河南省各级人民法院工作情况展开全面了解。
■亲情寄语 守住廉政建设生命线
“不该拿的绝对不能拿,不该要的绝对不能要,让妈睡个安稳觉。”“廉洁是1,幸福是0,为了幸福,时刻牢记廉政!”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廉政亲情寄语”,吸引了人大代表们的注意。
“亲情寄语是一种文化,能让法官自觉、自律。由此可见,法院的文化建设做得很好。”全国人大代表、锦州新华龙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中心主任郭光华评价说。
“这样的廉政亲情寄语,对我们代表也是警示和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政协副书记宋良华说。
“我们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搞不好,其他一切工作都等于零。”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介绍说,2008年以来,河南高院开展除骄横、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贪腐“五除”专项活动等,共查处违反审判纪律、司法作风不良、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各类违法违纪人员779人,查处人数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代表们表示,河南高院敢于面对错误、提出错误、纠正错误,对违法违纪案件,除了追究办案法官责任,还要倒查领导责任,同时开展暗访督查、案件评查等,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了实处。
■信息化建设
全方位推进司法公开
河南高院开通“豫法阳光”微博,建立了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豫法阳光”微博粉丝数量突破800万,连续3年被各大网站评为“全国十大政务微博”。
在“豫法阳光”三微一体直播室,代表们还体验了一把做主播的感觉。
“我感到河南法院这几年来的院容、院貌变化较大。特别是在硬件及现代化方面,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任克军说,“豫法阳光”和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执行指挥中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始搜查!”随着洛阳中院执行局局长李烽一声令下,该院执行局干警开始对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的被执行人的财务室进行搜查。代表们在洛阳中院执行指挥中心见证了这一幕。
李烽介绍,该院执行指挥中心以远程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为平台,调配各执行联动部门,组织联合执行,同时远程同步指挥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旁听庭审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5月12日下午,人大代表们一行来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一起社会保障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案件当庭作出宣判。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巴登则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曲珍说,这是她第一次旁听庭审,“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今天现场旁听,感觉是很直观、很真实的。”
同样是第一次现场旁听庭审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忠信镇党委副书记郑维勇。“感觉法院的干警素质很高,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都予以正面回答,应对自如。”郑维勇说,“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也是司法公正、阳光司法的体现。”
郑州中院行政庭庭长王银生介绍说,2011年该院就开始大力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助推形成多方联动的行政争议化解机制。据统计,2014年郑州法院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达220人案,行政首长在郑州中院直接出庭应诉达62人案。
■基层法庭
“五小工程”乐趣多
“河南法院很多工作都是‘接地气’的,真正为民服务,走到了人民中间。”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强说,河南法院的工作贴近民心,用多种手段,让百姓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许多代表认为,登封市人民法院城郊人民法庭的“五小工程”就是这样。
“五小工程”即对小食堂、小宿舍、小菜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的建设,解决了法庭干警吃饭、住宿、休息和文体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能保证干警“留住人、沉下心、办好案”。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吉林省总队原司令员杨绍华评价说,法庭的“五小工程”建设符合当前中国特色,把基层工作做得像居家过日子,有生命力,应该予以推广。
■维军法庭
传扬“汤阴经验”
1996年,汤阴县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审理军人军属涉法案件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巡回法庭”。在案件审理中,维军法庭牢固树立“涉军案件无小事”的理念,定期组织法官深入驻军部队开展庭审观摩进军营、法律咨询进军营、法律培训进军营等活动。
杨绍华代表说,以前不知道法院有这样的专门设置,“为部队解决后顾之忧,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学习。维军法庭应该扩大,让更多的部队官兵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人大阿里地工委主任彭措也表示维军法庭的做法很好。“为军人、军属维权,让军人在部队安心服役,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维军法庭机制建设得好,法律宣传也做得好,实实在在做了很多事。”
■服务“一体化”
让诉讼“一站式”
5月15日上午,在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庭长邢燕正在回答来访人的问题。她前面摆着“值班庭长”的牌子。
“您是为什么来?”“觉得法官回答得怎么样?”在邢燕回答完来访人提出的问题后,人大代表们上前关切地询问来访人。
“回答得很清晰,很明白,很清楚。”来访人说。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副主委邓晓辉说,安阳中院服务“一体化”,体现在诉前、诉中、诉后所有环节,是真正的“一站式”服务。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刚刚建成的律师服务中心。律师服务中心占地约40平方米,内设复印区、阅卷区、休息区、登记区4个功能区,这是我们为方便广大律师、打造法律职业‘命运共同体’而推出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受到律师的广泛欢迎……”随着安阳中院工作人员的介绍,人大代表们进入该院律师服务中心,看到有3名律师正在翻阅材料。
该院律师服务中心主要有四项职能:一是为律师复印卷宗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为律师阅卷提供场所,三是为律师休息和庭前准备提供场所,四是为律师约见法官进行联系、安排和引导。
司法便民那些事儿
“各位父老乡亲:诉讼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对一些矛盾纠纷解决来说更不是最好途径。通常情况下,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效果会更好……”
在许昌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拿起一份《许昌县诉调对接中心非诉引导书》,站在人民调解窗口前,不时提问:“调解的案件怎么分类?”“可以在这里直接进行调解?”“调解是针对不同行业的?”
人民调解员王睿回答了他的问题。坐在王睿旁边的,则是行业调解员。
许昌市两级法院先后与多个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社会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关系,在矛盾多发的金融、保险、非公企业、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领域建立特色诉调对接站。目前,许昌市共建立诉调对接站111个,特邀诉调对接员3820名,累计通过诉调对接机制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5万余件。
张德明代表说,以前接触过医疗纠纷,知道有调解途径。“许昌法院的调解工作分类分得很细,程序规范,效果很好,调解机制里也有我们医院可以借鉴、学习的部分。”
同样关注诉调对接工作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仁寿县文林镇文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群容。她表示,这样不仅可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减轻群众诉累,也可以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是国家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在尚集产业聚集区诉调对接中心,人民调解员葛玉林介绍了诉调对接工作情况。
“我们是为使百姓受益、政府减压、法院解忧。”葛玉林道出了他多年总结出的调解心得。
宋良华代表说,法律进园区的理念很好,法官和人民调解员说情、说理、说法,将法律资源发挥得更好,也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值得学习。
在宜阳县人民法院,代表们同样感受到了诉调对接工作的便民、利民。
“能调解多少案件?”“是三个部门轮流来法院值班么?”在宜阳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任克军代表询问在工、青、妇维权窗口的工作人员。
宜阳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诉前调解中心,配备2名专职调解法官,特约4名专职律师轮流值班,同时邀请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的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工作。
“按照不同部门、职能分类,让他们参与到法院的调解工作中,这是一种创新。”任克军代表评价说,“他们既熟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又有相关工作经验,经过培训后,能更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全国人大代表、四平红嘴集团总公司总裁卢志民说,河南行收获颇多,很值得,随着对司法工作的了解,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司法的公平公正,也切实感受到了各级法院的变化。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5-30 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