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驻马店市两级法院在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严格落实“一校一法官”、“法制副校长”等制度,坚持“预防为先、教审并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并不断创新法制教育方式,拓宽受教育对象,把“送法进校园”、“送法给家长”、“送法给老师”、“送法进监区”和“送法进乡村”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法官、学校、家长和监管干警的合力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再犯罪,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送法进校园常态化
驻马店市两级法院把“送法进校园”、“一校一法官”相结合,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做,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所有党组成员均兼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目前,驻马店市共有中小学以及特殊教育学校2294所,在校生129万人。2010年以来,全市法院开展法制报告1503场次,组织学生举办模拟法庭136场,覆盖了全市65%的中小学,共有80余万学生受到法制教育。以后会逐年加大“送法进校园”的力度。
自从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以来,驻马店市两级法院少年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要求所有少年庭法官每年每人至少到学校做10次普法讲座特别是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堂课”,两级法院院长亲自担任主讲人。在此基础上,以“六个一”的形式普法,即一场安全普法讲座,一本普法口袋书,一场模拟法庭,一条法制长廊,一部法制微电影,一部青少年法制热线。我们还要求,少年庭法官每人每年至少要有3个案件组织学生旁听,用活生生的案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灵活多样的普法形式,进一步增强了普法教育的实效性。今后,我们将借助“一校一法官”这个平台,进一步推动和创新“送法进校园”活动,力争到2016年底,将法制教育不留死角地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
另外,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中,除了普通学校外,驻马店中院还专门组织法官到聋哑学校进行法制讲座。2013年9月6日下午,赵雪莲法官给市聋哑学校送去了一堂别出心裁的法制课。该校小会堂座无虚席,100余名学生,在这里迎来了新学期第一堂法律课,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100多名同学聚精会神地“看”完了整个讲座。
二、送法给家长和老师
驻马店市两级法院除了送法给学生以外,还尤其重视对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普法宣传工作。因为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终生,无可替代。提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刻不容缓,为此少年庭法官对法制课进行创新和延伸,多次借助学校开家长会的机会,让家长和老师听取我们的法制报告,重点围绕如何提高孩子们的法制意识,如何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和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与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这种新颖的“家长与老师法制课”首次让家长和老师们认识到自己在法制教育中对孩子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几年来我们通过265次家长会,让将近20多万名家长(包括留守老人、妇女)和4000多名老师受到法制教育并认识到法制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三、送法进监区
为充分发挥刑法的特殊预防作用,驻马店中院少年庭先后6次到驻马店市监狱、豫南监狱、郑州未管所开展“送法进监区”活动,通过大型法制报告会、面对面座谈等方式,了解服刑人员的生活状况、思想动向,结合审判实践给他们以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的指导,并针对他们提出的一些法律问题、内心想法进行有针对性解答。“送法进监区”活动不仅让服刑人员能真心悔罪、认真改造,也从心理上给他们疏导,让他们明白社会和家人都没有抛弃他们,让他们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该活动也有利于监区管理工作,获得管理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大力好评,多家电视台和报纸都给以了报道。截至目前,受教育的罪犯达5326人,监禁刑人员受教育出狱后,没有一人再次犯罪。
四、关爱“三留守”人员,送法进乡村
驻马店市两级法院近年来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累计组织60多名法官到乡村,针对“三留守”人员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三留守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近日,上蔡县人民法院在其牵头开展“关爱女童-送法下乡——天使行动”中,以上蔡县近两年发生的遭受性侵害的留守女童典型案件为原型,聘请专业人员,用艺术化的手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拍摄微电影《莫让花蕾凋零》,用以展示受侵害女童案件的现状、手段、危害及补救措施,引起社会共鸣,形成人人关爱女童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创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由驻马店中院少年庭法官赵雪莲自行设计并经多方论证的驻马店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室内法制教育基地,包括“以案说法、犯罪原因、犯罪预防、辉煌成就、心灵寄语”五个方面,内容全面丰富,并融入现代高科技技术,用图、文、声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发人深思的案例,青少年犯罪的轨迹,迷途知返的忏悔,法官的谆谆告诫等警示青少年从中汲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该基地自2014年年底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接待学生2300多人,成为全市法制宣传的重要阵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