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乡村的林荫道

  发布时间:2015-05-14 11:39:36


    春末夏至,绿叶成荫,树梢上初春的一抹浅绿,渐次换成了墨绿。几日前回家,途经的小路掩映在一片繁茂的绿荫之间,阳光照过来,投下斑驳的树影,像一段绿色长廊,往日里稀松平常的道路竟也平添了几分风景。

    每次看到绿意浮动,总会让人生出淡淡的感动来。如果把绿色看作是大自然的生命之色,对绿色的偏爱想必根源于对拥抱生命最初形态的强烈冲动。从人类走出荒原,结成社会,以自然的主导者自居,并随一己之所好而予取予求,直至当下痛定思痛后的悬崖勒马,重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我们从来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从未试图摆脱回归自然的巨大吸引力。每一声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都让我们不止一次地思考,我们从何处来。对于终日端坐在办公室里的我们而言,眼前的一株盆景,代表了对自然的浅薄之爱,像是逃离其间而无法回归时的委曲求全,对生命之焦虑施以最简陋的慰藉。我们不知道为何失去,为何怀念,为何又唱起了挽歌。

    生活在别处,我们一直在路上。曾经翻越万水千山、走过荆棘丛林,以一个藏教信徒的虔诚,匍匐着前行,不为朝圣,只为遇见从未到达的风景。那些随风飘浮的野花的馨香,山谷间传来的清脆鸟鸣,小溪旁浣纱的纯真少女,夕阳下的渔舟唱晚·····,一起编织成了旅途中如诗如画的风景。每一道隐匿在岁月深处的风景,都不单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是对完美彰显生命各种形态的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无限热爱。

    乡间的林荫道像是生命中一段短暂的绿荫,从春上枝头到杨絮纷飞再到秋风落叶,每一次季节更替都赋予了它不同的风景,尽管在大多数日子里都因过于熟悉以至会视而不见,那些平凡的风景才真正具备了接近生命常态的可能性。

    生命之花的枯萎在于无节制的自怨自艾和漫不经心,我们几乎都要忘记,曾经为了精神修行,我们做过无数次形而上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让我们接近而非远离了生命的真实形态,这些努力让我们触及感动、满怀希望。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