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应该有自身特有的文化、历史与情怀,有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内涵与印记。走过一座城,会在心中留下独特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多年以后,回忆起这座城时,依然会在心中瞬间显现,一如当年。
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时,我报考的几所学校都在古都之上,最终来到了洛阳;之后又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地留在了洛阳工作。转眼之间,多年的时间在忙忙碌碌之中过去了,洛阳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对洛阳的熟悉与认识,肯定不比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居民,但对洛阳的情感,也有着不同的感受。
有一句话说:中国五百年历史看北京,二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洛阳。细细想来,这句话太有道理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太多的历史事件、太多的文人轶事、太多的悲欢离合、太多的王朝兴衰更替在此交替上演。走在这片土地上,踩下去的每一个脚印,也许都踏着当年王侯将相的足迹;每一种情感的抒发,也许都暗合着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
历史的悠久,造就文化的厚重;时间的久远,也摧残着地面上的遗迹。当我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第一感觉是深深地失落。多少次,在影视片上观赏这座九朝古都;多少次,从各种书籍中体会圣城的古色古香。当真实地走进这座城,却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我一厢情愿地强加给了它太多美好的东西。当年的皇宫大殿已夷为平地,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平地或者近些年来建造的仿古建筑,徒供凭吊;文人墨客笔下的美景与繁华,在经历了数不尽的战火荼毒之后,几乎荡然无存。
走马观花地去过一些城市,有名的历史城市如北京、西安、苏州、扬州、平遥。在欣赏城墙、钟楼、鼓楼、古街区、古建筑时,都会不由地在想:洛阳呢,五千年的文明城、位列世界四大圣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神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现在,让我去何处找寻你名副其实的历史厚重……
在洛阳能找寻到的原汁原味的历史,最有名气的也许要属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了。龙门石窟,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佛像最多的石窟,位于洛阳城南十二公里处,既留下了历代才子的诗词歌赋,也有近年来中外政要的题词合影。白马寺,中国佛教的祖庭,为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干漆夹苎佛像更成为镇寺之宝,青烟袅袅,迎来不计其数的善男信女。关林,关二爷的首级埋葬之处,关羽是智勇仁义的化身,被历代君王不断加封、民间不断神话崇拜,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同敬奉的圣贤。天子驾六,展示了周天子出行列阵的场面,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印证了古代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
说到洛阳,不能不说牡丹花。牡丹,既有被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贬到洛阳的传说,也有诗仙李白与杨贵妃相关的诗句流传,更不乏如刘禹锡、欧阳修等一代文豪的诗词赞美。近些年来,洛阳开始围绕牡丹大做文章,每年四月份的牡丹花会——现在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都会迎来全国各地及国外友人来赏花。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可谓是以花为媒,向世人展示了一座走出历史书籍的洛阳城。
政府层面也在努力营造古都形象,积极发掘历史文化遗迹,在遗址上面尽力还原历史的真实的面目。这两年,陆续仿建了定鼎门、天堂、明堂,并开始对市民及游人开放。同时,古城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启动,并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
祝愿洛阳城的明天会更好。希望明天的洛阳城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诗情画意、更多独特情感,带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再现“神都”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