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邹碧华事迹与中国的司法现状的契合

  发布时间:2015-04-20 15:53:05


    一名法官的离世能够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司法史上尚属首例。邹碧华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当下司法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司法理念相互影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待越来越高,如何从邹碧华法官身上挖掘其时代价值,不但对司法改革、司法实践,还是对中国当前的法治建设,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司法改革。当前的司法改革严格来说,更像一场司法的革命,从新型合议制、法官员额制、立案登记制、审判信息公开制度等等改革措施来看,每一项制度的变更都将历史性地影响着当前的司法现状。邹碧华身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身兼上海司改办主任,正是象他这样的每一个人勇于担当改革奋楫者,中国的司法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就是弄潮儿的楷模。司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顶层设计,中层探索,基层实践,逐渐摸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道路。党的十八大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司法改革提出方向和目标,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具体的探索和实践需要邹碧华式的人们来勇于担当。有人说,改革是利益或权利的再分配,在此不予探讨该论点是否正确,但从司法改革的目标来看,每一项司法改革均是为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利放在首位,没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改革者势必会失败,一个成功的改革者,一定会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内心追求。邹碧华是一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名成功的改革者,“出师未捷身先死”,邹碧华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改革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二、司法形象。法官代表司法正义,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群众对司法有着迫切的期待,然而,一件件鲜活的案例伤害着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上海法官集体嫖娼案的发生,对法官形象的打击是灾难性的,全国各地也不断涌现法官贪腐案,有的还比较严重,这些案例虽然都是个案,与广大法官相比,仍属于极少数人,但他们的贪腐对司法的影响却极大的,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底线都没有的法官会能断清是非。近年来,各级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不断上升,法官的工作量不断增大,也涌现出了诸如宋鱼水、陈燕萍等优秀法官典型人物,法官的主流绝对是应当得到肯定的,但广大法官辛勤的工作成绩,能够轻易地被一个贪腐法官击碎,老百姓不信任法官,甚至信访不信法,成为了当前司法的常态。中国要建立法治社会,这种现象需要改变,司法要真正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这就需要法院在人民群众那里有着良好的司法形象,法官的正面形象至关重要。邹碧华为我们树立了典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如今迫切地需要具有如此时代精神的法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司法形象,维护法律权威。

    三、司法理念。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司法改革也是一样,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各种理念、各种思想相互冲撞,甚至要求西方式的“司法独立”, 有的片面夸大西方司法理念的先进性,坚信西方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有的对西方文明成果的全盘摒弃,忽略司法发展的共同规律,对旧制度既有成效难以割舍,司法理念抽象化、口号化。这些理念在邹碧华那里,都不适用,他是结合我国国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管他参与的司法改革,还是他参与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解决的每一件纠纷,都体现了他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超脱国情,不守旧制度,不拘泥于形式,将正确的司法理念贯穿到解决问题当中,在学习、借鉴中继承和发展司法理念,使其指导司法实践。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变,各类案件数量越来越多,新型案件不断涌现,处理难度越来越大。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为民司法,服从党的领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道路,是邹碧华的追求,法官们只有遵循着他的足迹,才能够做到司法更务实便民,改革不急功近利。

责任编辑:焦恒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