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间万象,变幻莫测,我们对事物的了解,也许就如同盲人摸象。比对认知外界更难的,是认知我们自己,知己可为,知己不可为。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因为刘肥比较年轻,政治、军事、管理才能还不怎么样,皇帝老爸对其不放心,便让曹参去齐国辅佐他。曹参任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很受人民群众拥护爱戴。听闻汉朝相国萧何去世的消息,曹参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没过几天,朝廷果然召其入朝为相。
从这一方面看,曹参确实很熟悉自身的才能。但是他最难得可贵的是做到“萧规曹随”。
曹参上任后,饮酒无度、不理政事。惠帝很生气,就问他为何如此。曹参说陛下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曹参说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正是因为曹参能够清醒的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才华所在,也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结合整体的社会环境,采取正确的施政纲领,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也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