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孩 子

  发布时间:2015-03-17 10:49:20


    孩子愈渐大了,愈觉得与我们疏离。

    我们不禁生气、怨忿、气急败坏,继而无奈、伤心、困惑。回想我们一直为了孩子,倾注我们认为的所有的爱给他,我们不辞辛劳,时刻操劳,供养他们长大,吃穿用度自不必说,孩子病了,更是宁愿自己能替,我们操碎了心,我们费尽了力,真是心力憔悴。然而,孩子才刚大一些,疏离感就来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愿和我们说话,他们和我们讲话就像应付,他们不听我们的,也不按我们说的做……这,这让我们异常纠结,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孩子》探究了这其中的奥秘,冰心先生译为《论孩子》,传给我们。开篇便确凿的告诉我们“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1我们错愕……“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我们思考……心象是平缓了些。“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我们的心向下沉,无奈、无助,还或有些可怜,我们像是没用的,连做梦想象都是徒劳……“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这……我们可从未这样想过,我们一直说教他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我们琢磨着、思索着……“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我们还是有用的,不可或缺,只是那神力,那射者,我们要怎样去配合呢?“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让弯曲成为喜乐?就是那弯曲的过程。爱,那射者的爱,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我们感谢生命的垂爱,我们感激诗人的深邃与宽厚。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那支生命的箭矢。又不知何时,我们成了弓。我们弯曲着,弯曲着,当那只早已在弦上的箭矢飞出时,我们注视着,震颤着,渐渐静止,眯着眼睛追寻……

注:○1引号内容均出自冰心译纪伯伦诗《论孩子》。

责任编辑:焦恒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