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老屋情

  发布时间:2015-03-13 10:49:49


    昨天妈打来电话,说村里为了复耕,每家的老屋都要被拆掉。自然,我家的老屋在拆除之列,妈有点不舍。

    我家的老屋,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童年成长的摇篮。提起老屋,一向曾皱褶了多年的情感,瞬间又被记忆重新抚平,刷新。

    我是泥土中长大的孩子,老屋的角角落落印着我童年的小脚丫。老屋是三间青砖小瓦房,坐北朝南,东边一间厨房坐东朝西。记得是我八岁的时候盖的新房子。房子的四周全是郁郁葱葱的杨槐树,每年槐花飘香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给人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在绿树掩映的画卷里幸福着我的童年生活。

    小的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一次,十几亩地的农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干,属于典型的“一头沉”。我八岁在本村上一年级的时候,时常一边上学,一边哄弟弟,在我所坐的位置边上放一个小凳子,三岁的弟弟就坐在我身边。说来也怪,那时为给妈妈减轻重担,经常替妈妈干些农活和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丝毫没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在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令同龄人羡慕不已。

    紧挨着老屋的东边是村里唯一引水灌溉的大堰塘,夏天成群的小伙伴把满萝头的喂猪草往院里一搁,再拿一块凉红薯面馍,一边吃着,一边飞也似地聚到所谓的“天然澡堂”。七八岁的我们,也同男孩子一样光着身子(那时在堰塘里洗澡的小孩子是不分男女的),从堰塘的岸上捏着鼻子往水里跳,一群像野鸭子一样的我们在水里嬉着、闹着,甚至倒立在水里把两个小脚丫露出水面做招手状。有的还钻在水下偷袭伙伴后迅速逃走……直到大人扯着嗓子:死——妮儿——,饿死不要你!这才慌慌张张上岸穿衣服,顾不上擦去满头的水,刺溜跑回家吃饭。

    老屋边的堰塘不仅是我童年的“游乐园”。还曾给过我一个诺大的惊喜与收获。

    我上初一那年夏季,适逢久旱无雨,堰塘里的水也少的养不起她腹中的鱼儿。那天吃过午饭,正准备上学,忽然听见堰塘里非常热闹,过去一看,呵,竟有几十个人都跳在水里捉鱼呢!当时我竟忘了女孩子应有的矜持,也拎一个盆子跳到水里。里面的水刚没过小腿,加上人多水浅,水被搅得十分浑浊,鱼儿呛得乱窜乱跳,时出时没,好像有意给人做游戏。一时人们抢鱼声,吆喝声和岸上人们指点声,此起彼伏。满身泥水的人们,和着花猫似青泥脸。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动感画卷。正在人们的叫喊声中,一条大的鱼露出了脊背,人们轰然追抢,大鱼又被没入水中,再反复几次的出没、追抢中那条大鱼已疲惫不堪,突然间游到了我身边,我一下子趴了下去,抱住了那条足有三斤大鱼。“就那一条最大的鱼”不知谁说了声。我迎着人们的羡慕的目光,非常有成就感地把鱼抱回家,急忙换上衣服去上学。当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上课铃声正好响起。直到今天,那些美丽的往事仍然绽放在我记忆的深处。

    春去秋来,我逐渐从小学、初学、高中直到参加工作,远离了家乡、远离了老屋。但我一直视为老屋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今,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过上了好日子,需要把遗弃的村落进行复耕、开垦,有效的扩大耕地面积,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举措,最终妈被我劝服了。

    拆掉了老屋,却拆不掉的是我记忆中的的老屋,童年的几多欢乐将会定格在我永恒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