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虞城】利民法庭:利民故事“挂满枝头”

发布时间:2015-02-15 10:22:55



    利民法庭庭长张涛在接待当事人。 陈金华 摄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利民人民法庭所辖的田庙乡地处黄河故道,是“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近年来,随着林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果园承包、相邻关系、买卖合同等涉及果农利益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了果乡的和谐平安,法官们用司法为民的真情串成了“挂满枝头”的果实,浓缩出法官与果农之间的鱼水之情。2014年度全省人民法庭先进集体花落该庭,庭长张涛荣获全省人民法庭先进个人和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称号。

    梨园里的调解案

    前不久,笔者与该庭法官一起来到田庙乡刘杨庄村万亩梨园,亲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的调处。

    “喂,你好牛书记,我是法庭张涛,今天上午我们要到老冯和老蔡争议的现场再看一看,也请你帮助做做两人的工作,你有时间吗?”早上8点36分,张涛安排好庭里的工作,便与村支书牛玉平联系,得到牛玉平的应诺后,张涛又分别拨通当事人老冯和老蔡的电话,让他们在梨园等候。在张涛拉家常式的通话中笔者听得出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与村干部和当事人联系了。

    从法庭到果园也就25分钟的路程,由于车速较慢,警车刚驶入梨园,便有果农与张涛热情地打招呼。

    据张涛介绍,老冯和老蔡的梨园相邻,老蔡在老冯梨园南侧栽了两棵杨树,十四五米高的杨树已经生长了近20年,老冯认为影响自己梨树的生长,多次要求老蔡将杨树刨掉,老蔡不同意,两人发生矛盾,老冯一气之下起诉到法院,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并赔偿损失1.2万元。由于老蔡是个犟脾气,爱面子,承办法官调解了几次都没有结果。

    张涛刚下车,一身泥土的老冯便指着两棵杨树说个不停:“张庭长,你们看看,两棵杨树长得这么高,由于得不到采光,俺40多年树龄的两棵梨树已经死亡,还有四棵梨树没有一点产量,你说俺心疼不心疼......”张涛一边耐心听老冯倾诉,一边让牛玉平和法官马雷拉着倔强的老蔡到老冯梨园里勘查现场。

    站在老冯梨园里抬头看两棵大树,老蔡终于明白了张涛的用意。梨园里见不到阳光不说,而且牛玉平几铁锨掘下去,真的掘出了杨树根。没等法官和牛玉平开口,理亏的老蔡满脸愧疚:“俺也考虑到两棵杨树对老冯梨树有影响,但由于杨树长的太高,离四周的梨树又太近,买树的都害怕砸坏梨树,没人敢刨。”“老蔡,从现场看,杨树确实对老冯梨树的生长造成了影响,咱们这是梨园,与公与私你都应该向老冯赔个不是,早点把杨树刨掉。”马雷直入话题。

    “光处理掉树不行,还要赔偿俺的损失。两棵杨树不但遮住了俺大半个梨园,由于这里土质松软,梨园里到处都是杨树根,俺给梨树上的肥料都被两棵杨树吸收了。”见老蔡态度软了下来,老冯又来了劲。

    “老冯,你看村民们都在忙着管理梨园,你们两家又是邻居,咱不能得理不饶人,老蔡已经答应刨掉杨树,咱们共同商量一下刨树的方案行不行?”张涛见机与老冯商量。“张庭长,俺是庄稼人,果园是俺全家的经济来源,为了俺的事你们没有少跑腿,俺不是不讲理的人,俺听法庭的。当时没有摘果子,俺害怕刨杨树容易伤到果树,现在果子摘了他直要刨掉就行。”听老冯这么说,老蔡的态度也有了转变:“是俺脾气不好,请张庭长和牛书记放心,俺一定把树刨掉。”

    调解意见达成后,张涛便让老冯、老蔡来到法庭设在村委会的“服务果农工作站”,在牛玉平的见证下,很快为两人制作好了调解协议书。老冯满是老茧的手与张涛的手握在一起,不停地表示感谢。

    果农心中的“双拐法官”

    “从2005年利民法庭帮助我们村统一规范承包合同起,法庭与我们村的交往已近10年。村里能够有今天的和谐环境,利民法庭功不可没。”牛玉平介绍。

    “法官们为了梨园的兴旺,不但经常开展普法宣传,帮助签订、修订合同,还专门在法庭设立‘服务果农工作室’,在村委会设立‘服务果农工作站’,为果农提供‘零距离、一站式’法律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每到水果销售季节,法庭还派专人在‘服务果农工作站’值班,为外地商户和果农提供法律咨询。法官们还帮助果农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缩短果品流通时间。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被乡亲们称为‘双拐法官’的马雷法官。”

    牛玉平夸赞的“双拐法官”马雷既是利民法庭的副庭长,又是法庭“服务果农工作室”和村里“服务果农工作站”的责任法官,果园里的大小纠纷多数都是马雷处理。

    2012年4月,马雷因车祸导致左腿髋骨骨折,引发外伤性股骨头坏死。医生要求他卧床休养8个月。可他住了不到两个半月的院,就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说,拄着双拐到法庭上班。马雷说:“现在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庭里案件多,工作繁忙,人员又少,我怎么能在医院里呆下去。”

    “马法官,你腿脚不方便,怎么又来了!”2012年8月27日午后,果农张先桥听到汽车响,便从梨园里走出来,看到马雷掂着双拐从警车里出来,急忙走上前迎接。

    “果子成熟上市了,大部分要远销到外地,怕乡亲们遇到纠纷,就过来普及点法律常识。顺便回访一下你和老刘。”马雷拄上双拐,一边往前挪,一边和张先桥拉家常。

    “你伤还没有好,还惦记着这点纠纷,现在我和村委会都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事。谢谢法官的关心。”从张先桥脸上的笑容里,马雷看得出他对处理结果很满意。

    告别张先桥,马雷又忍着疼痛走访了10多户种植大户,晚上5点多才和干警们一起走出梨园。

    【法官感言】

    ■谷云飞——

    服务果乡发展,只是利民法庭司法为民的一个侧影。面对生活寂寞和终日繁琐、唠叨的民事纠纷,庭长张涛已经在法庭坚守了19年,经他审结的2000余起案件,没有一起发回、改判、没有一人反映他执法不公。尽管法庭案多人少、条件艰苦,但能够为辖区百姓做点事,我感到很幸福。

    【代表评说】

    ■范永兴(县人大代表)——

    法庭干警常年奔波在基层,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为了辖区群众的利益,把自己深深的根植于泥土,在老百姓中间生根、发芽。尽管很苦很累,他们却说:“其实司法为民离我们很近很近,老百姓的眼睛最亮,你多跑一段路,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法官付出的是真情,得到的是信任。”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2-15 8版 陈金华 王支援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