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豫东农村。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是每年春节时,还是要带着夫人回到数百公里外的老家,这样,才感觉是过年。最近两年回去,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春节时候忙着离婚;记得前些年时候,春节可是年轻人马不停蹄相亲的黄金时间段啊。几年的时间,没想到在生活大幅改善的同时,年轻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因为学校教学质量一般、父母外出打工或者无力辅导功课等诸多原因,学习成绩不佳,在读完初中之后,便辍学在家。在社会上胡乱晃荡两年,等到了16岁——企业用工的最低年龄,遇到合适的机会,就跟着父母、亲戚或同乡外出打工,一般是到南方电子企业或服装厂。
孩子的婚姻对父母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父母亲计划早点完成任务,然后趁自己年龄还不太大,能够再挣些钱用来养老以及生活;加之这个年龄段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就想给孩子找个对象。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也就知道好好挣钱养家过日子了。所以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孩子的婚姻大事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年轻人平时在全国各地打工,到了春节基本上都回家过年,这时候便成为了相亲的最佳时机。年轻人在父母亲以及媒人的陪伴下,一天相亲四五次根本不算是什么稀罕事情。父母陪伴,是因为孩子毕竟还太小,有时候拿不定主意;加之普遍认为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讲究个门当户对、双方的为人处世等各种因素。这些问题,媒人必须提前考虑周全,做父母的当然更是放心不下。
在考虑了各方面条件之后,孩子和父母会对各个相亲对象进行比较,权衡再三,最后定下来一个认为最合适的。当然,有时候是父母认为最合适的,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会遵从父母的意见,一是因为对父母亲判断力的信赖,二是因为经济还不完全独立,结婚的各种费用基本上还要全靠父母来安排。男女双方及双方家长感觉不错,接下来便是订婚,一般是男方给女方两三万元,据说现在已经涨到十万还要多。订婚后,年轻人便出去打工了。在一起打工的,可以经常见面,交流了解也就多些;不在一起的,双方联系基本上就靠手机和网络了。
男方父母会在婚期前建一所房子,一般是二层独立小楼,花费20万左右,作为孩子的婚房。钱不够的话会由父母出面向亲朋好友借,之后再由父母来还;如果孩子婚后挣钱比较多、媳妇管的不太严的话,也会帮父母还一些。
到了约定的结婚时间,男女双方会从打工的城市回来办婚礼,婚礼一办,就算是结婚了。不到结婚年龄,自然办理不了结婚证;到结婚年龄的,也不急着办理,因为在大家眼里好像没有什么用;孩子快出生时候,因为要办理准生证及出生证明,这时才会想起来去补办结婚证。一般情况下,热热闹闹的婚礼结束,在家呆不了多久,小夫妻两人就会一起外出打工。妻子怀孕后,便回家安心养胎、生孩子、带孩子,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
如此一来,夫妻双方就聚少离多,有的一年在一起也生活不到一个月,长此以往,许多问题就出来了。由于婚前了解本来就不够深入,婚后又很少在一起生活,隔阂越来越深。很多情况下,是丈夫在外有了外遇,或是因为一个人空虚寂寞,或是因为赚了一些钱,有了新的想法。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事情或因为被识破,或因为主动挑破,接下来便是无休止的“离婚”战争。当春节来临时,男女双方都在家中,战争也就达到了高潮。战争的结果,一般是女方被迫同意离婚,带走自己的陪嫁物品;孩子由男方抚养,女方也不用付抚养费。趁着春节都在家,双方把手续一办、家产一分,一段不算长久的婚姻就这么匆忙谢幕……
如此的相亲、结婚、离婚现象,在农村呈现出来愈演愈烈之势。比如我的表弟,今年23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女儿3岁,儿子刚1岁,因为有了外遇并且女方已经怀孕,现在正闹着离婚。
春节回家,一些人忙着相亲找对象,还有一些人忙着办理离婚事宜,如此矛盾的现象同时上演着,不知道何时方能休止。放在本该万家团聚、欢欢喜喜的春节背景下,更是增添了几分悲喜,犹如一出人间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