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为官做人,德为首

  发布时间:2015-01-20 10:17:12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记述晋国智氏灭亡的一段历史。智瑶才智过人,但很不仁厚;其父欲立其为智氏继承人,也就是晋国国君,有人谏言:如果他以才智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那么智氏将会灭亡。其父不听,智瑶后来成为了晋国国君,即智襄子。

    一次在饭局上,智襄子戏弄韩国国君、侮辱韩国国相。并且口出狂言:他们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收拾他们就不错了,他们谁还敢兴风作浪!真是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还有更疯狂的事在后面。智襄子无缘无故要求韩国、魏国向其割地,两国出于长远考虑,分别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接下来又要求赵国割地,赵国不干,智襄子联合韩、魏,水淹赵国。智瑶巡视水势,魏国君为其驾车,韩国君为其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听了这句话,韩、魏两国君那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两国都城都具备被水淹的条件和可能。在战争的最后时刻,韩、赵、魏三家联手,大败智家军,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这一下,彻彻底底三家分晋了。

    关于这段历史,司马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即关于一个人德与才的关系。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司马光的这番评论,过去了将近一千年,但是放在今天,依然鞭辟入里。正是因为才能胜于德行的人太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老虎、灭不完的苍蝇。在今后的干部选拔任用中,必须严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