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夜宿佛化禅寺

  发布时间:2015-01-15 15:33:25


    到九华山,经过青阳县城时,天色以至傍晚。同车信众介绍,离县城不远的朱备镇有一佛化禅寺,寺院住持寂云法师是老乡。她早年出家修行,汝阳寺湾文殊寺大殿扩建时遇到困难,老家信众千里迢迢来此求援,寂云法师出资出物鼎力帮助,在大师的指导下,众多信徒广纳善缘,最终使大殿大气落成。由此,当地信众很多皈依门下,寂云大师也自然成了文殊寺的住持。他们建议,不如到佛化禅寺看看师傅,再留宿一夜,既不耽误行程,又能畅叙师徒之情,岂不两全其美!同行者虽想一睹修行已久的法师尊严,体验宿寺的感受,但唯恐打扰了寺院清净,不敢擅自答应,决定先去看看情况,再作打算。于是,车便沿着一条小路来到佛化禅寺门前。

    听说老乡来访,住持在大殿相迎。大伙拜了佛祖、菩萨,见过大师,便到办公室小坐闲聊,相互问候。寂云大师吩咐做饭招待,同车的徒弟们也到厨房帮忙。用过斋饭,夜深人静,法师再三挽留,大伙只好留宿寺中。

    此时,我便想起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的诗句。其实,佛化禅寺没有那么高,没有伫立山巅,而是坐落在九华山北山山麓。处于对佛门净地的尊重,不敢高声语,倒是真的。

    佛化禅寺初名景福院,又名福海寺,是九华山五大古寺之一,为千佛道场,屡开三坛大戒。公元893年僧道鉴重建,朝廷赐额。宋治平初朝廷赐额“福海院”。1965年前寺院尚住有僧人,后来易为民宅。1994年寂云法师不忍佛地遗弃,发愿重建古刹,行持地藏大愿,修法治病收回寺产,并改寺名为佛化禅寺。寺内有释照法真身一座,寂云法师师太真身一座。

    生于清朝同治年间的释照法比丘尼,因年老生病,由游僧转交佛化禅寺住持释寂云法师赡养,即礼寂云法师为师。寂云法师为其消灾超度治病,四个月后康复,三年后面颜返童。释照法师太心地慈悲,凡来朝见的善信,均为其拍顶加持,为病苦者按摩推揉解痛,行菩萨道济世间疾苦。1996年,释照法师太已知秋稻黄,寂云法师即祈祷佛菩萨为其消灾延寿,增寿六年,2002年11月20日子时圆寂,享年136岁。11月26日始坐莲花缸中,五年后开缸,肉身不坏,后人即装金供奉。

    寂云法师是个孝女,因受其影响,其母年迈时依然出家到佛化禅寺拜女儿为师,修行十年坐莲花缸圆寂寺中。寂云法师为其母亲超度,三年后开缸,肉身不坏,尚未装金供奉。

    作为九华山五大古寺之一的佛化禅寺,近年来连续有两尊菩萨真身现世,在社会上和佛教界都产生了不小影响。

    此时夜阑人静,月色溶溶,整个寺院沉浸在夜色中,既庄严肃穆,而又辽远神秘。徘徊寺院,仿佛进入了一个静谧的世界,在这里,浮躁的心灵会得到休息、受到净化。这对于整天生活在喧嚣的人声、嘈杂的车声和建筑机械轰鸣声中的人来说,如同神仙般的享受。在与佛相近的宁静里,你会拷问所谓的名利权势、荣华富贵,拷问善良与邪恶、贪欲与纯朴……

    寺院客房简单朴素,我们在通铺上渐渐进入梦乡,也许辗转反侧,也许鼾声如鼓,也许梦话连篇。不过,我还是一觉直至天明。

    第二天再看佛化禅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重建的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已经落成,11米高的大铜佛像、文殊普贤菩萨铜像及十六尊者铜像正在建造。大殿前廊,八根青草石龙柱,上雕十八罗汉,栩栩如生。可以设想未来的建成的佛化禅寺将是规模宏大的寺院,将招来五湖四海的朝拜者。我们参拜了释照师太金身和寂云之母肉身之体后别寺而去。

    车已徐徐离开,夜宿寺内,吃斋饭的情景和寂云法师修行建寺的故事,久久在脑海中萦绕。在那份修行的清苦里,我感到了那份执着,那份追求,也感到了那份沉甸甸的信仰。

    夜宿佛化禅寺,也许是一份佛缘。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