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淸淡素食滋味长

  发布时间:2015-01-14 10:41:54


    时光清浅,岁月静好。躺在摇椅上晒着午后的太阳和朋友聊微信,说起买房子,让人愁肠百结,借那么多的钱,怎么还呀!朋友说,她用四年的时间和女儿节衣缩食把房贷和借亲友的钱都还完了。四年来,一个单身母亲拉扯着女儿,两人没添一件新衣,每天只吃白菜豆腐度日。朋友骄傲的说白菜豆腐让我把女儿养的水灵灵的并送进了国内一流的大学。

    朋友的话,让人感慨几多。想起幼时,每每就餐,父辈要求我们食不语,惜碗中饭食,如有饭粒洒落桌上,必拣起吃掉。记事起第一个会背诵的古诗就是“粒粒皆辛苦”,并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日常的践行。将筷子随意插到菜碗中翻翻拣拣更是不许,常常是先夹好菜蔬,在一旁安静地吃。彼时,家境贫寒,白菜青盐玉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是烟火生活中的寻常滋味,和闲情无关。寡淡少油的日子就那样一日日过了下来,母亲常说,那时一天一把青菜节俭度日,却从没抱怨过什么,她和父亲相濡以沫,满是暖老温贫的意味。那一段几近困苦的生活,磨炼出的却是对生活坚韧从容的态度,不奢求,不虚荣,不浮华。

    苏东坡说:“人生有味是清欢”!而入口的食物也应该以清淡为主,淡者自欢也!清淡才是人生真正的有味之处。清淡之食令人长吃不厌,如北方人冬储大白菜,只要注意搭配,加上烹饪多样,吃一冬也行。作家汪曾祺在关于吃的散文中有极为普遍的家常蔬菜,如枸杞头和马齿笕等野菜,也有“土豆丁炒平菇”和“草菇炒鲜香菇”,食用菌有肉味,吃它们就减少了食肉的欲望。现代医学早已指出,现代人的心血管疾病的频发和严重令人担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食用过咸过油过荤的食物是罪魁祸首。因此,注意养生的人们开始在饮食上偏于清淡,烹法上少辣、少炸、少熏,多蒸、焯、炖法,这能保持原汁原味,食物都有自己的本味,自有其清香所在,烹饪手法越简单,越能感受到食之本味。

   清代《养小录》序中说:“本味者,淡也,淡则真。昔人偶断肴饈,食淡饭曰‘近日方知其味,向者几为舌本所瞒。’”这是说饭的真味,吃菜也一样,要吃它的本味。自古至今,无论南北,能历久不衰,受人欢迎的不少是那些突出原料个性色彩的菜肴,例如“清炖鲫鱼”之类。反之,调料过了头,那就是“厚味”,对身体定然不利:咸多伤心,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甜多伤肾。其中尤以咸味伤人更甚,因其凝血滞气。这就是《普济本事方》所谓“五味养形,过则致病”。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说过:“倘嗜味淡薄,自然神气清爽,疾病少生矣。”

    淡食不必求纯素,应荤素同食,以素为主,以荤为辅。 比如母亲做的一份回锅肉面,分成了四分,一份小菜,一份咸菜,一份回锅肉的浇头,一份清汤挂面。小菜放在小盘子里,面条则细细白白、纹丝不乱沉浸于白汤中,浇头刚从油锅里盛出,还冒着飘飘然然的烟。面入口中,温热无味,轻咬即断,咀嚼中有淡淡的甜。我喜欢眼前这泾渭分明的一切,菜就是菜,面就是面。吃一口面,再吃一口肉,吃一口菜,再喝一口清汤,从清淡,到咸腻,再到清淡,口感的体验异乎寻常地真实而确切。这清清淡淡的一碗面,细腻而温婉,饮食的节制,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味道,心生满足,就能体会清素之美。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繁嚣,入了这幕情景剧,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的风雨不定,需怀一颗随缘随喜的心,不急不躁。人生也许就这样清淡简朴,落实在一粥一饭间,嚼得菜根香,比大鱼大肉来得踏实妥贴。进食时,不去纠结菜蔬的滋味,对美食不起贪心,对劣食不去嗔怪,细嚼慢咽,人间有味是清欢,心之若素一切自然而然,顺应而平和。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