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尉氏县法院能动司法 丰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2014-12-17 15:31:59


    当大批年轻人到城市寻觅梦想的时候,留在身后的,除了年幼的孩子,就是年长的老人了。家庭氛围严重缺失、精神生活非常单调、生活缺乏相应照顾是目前留守老人的普遍现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了留守老人的奢望,涉及留守老人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加。年关将至,为及时遏制这种趋势,增强留守老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保护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尉氏县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转变司法理念,主动服务于留守老人,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充实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留守老人的“幸福指数”。

    帮扶、指导辖区村委会利用村委会办公房屋,开辟专门的老人娱乐场所,健全健身器材、象棋、扑克等健身益智类项目,设置法律宣传栏,讲述法律小故事,耗资不大却大有好处。有了场所,老人们的活动就有了“阵地”,大家聚在一起,可以根据各自爱好选择锻炼身体、看书读报、下棋、打扑克或拉家常,对老人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除孤独感和增进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积极组织开展老年人娱乐项目比赛。在选拔报送的基础上,利用民俗节日等时机,组织开展全乡镇的老年人参加的比赛活动,浓厚老年人文化生活氛围,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老年人的荣誉感、幸福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娱乐项目,带动老年人文化生活提升档次。

    开展巡回法庭、“送法下乡”活动,开通“三留守人员”绿色通道。“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为积极解决“三留守人员”的问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相关案件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坚持了群众观点,践行了群众路线,用最快的速度、最强有力的措施,让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了保护。

    虽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可以暂时解决留守老人的寂寞感,增强法律意识可以提高留守老人维权能力。但要彻底消除,提高留守老人的“幸福指数”,还需地方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途径,改善创业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用出远门就能打工挣钱或回乡创业,让老百姓的家不再“空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老人问题。

责任编辑:许洋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