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江河湖海,高山大川,浩瀚宇宙,星河银汉,甚至已知或未知,都属于自然的东西。人为自然之人,物为自然之物,事情为自然之事情。我们生活在实实在在的自然之中,自然而来,自然而去,无论生死,爱恨,情仇,善恶,也都是自然而然的。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无法回避突如其来、忐忑局促、恐慌以及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在自然世界里,应当从容淡定,学得自然一点。
老子曰: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极意不过“自然”二字,自然不过众生之生命。圣经上说: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佛曰:万法不如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看来,人应当自然一点,自己如此,本来如此,是当如此。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默默地传达着对人的启示。就像一位大师,总以平淡、质朴而真实的方式影响心灵,让生命以最活跃的思维,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直面人生。大自然博大精深和深厚浩瀚,让人类认识宏大与包容,体味波涛汹涌,排山倒海,山崩地裂以及静若止水,安若泰山。人们只有用智慧的眼光,感受春去秋来、寒暑易节,领悟大自然的召唤与鞭策,才能用一种睿智诠释生活的哲理。
学自然一点,不是无求无欲、消极低迷,也不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不刻意,不强求,也不苟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肯定适合自己的,摆脱不适合自己的,顺其自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接受事物本身,而不是一味的满足自己的欲望。
自然对人的意义,不该是迷信宗教式的敬畏,也不该是骚人墨客式的感伤。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壮观,不论朝晖夕阴、暴雨明霞、不论飞絮满天、落叶满地,种种奇景均能使人在恬静或快乐中赏心悦目。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问情自然》可以在体验自然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中养成高尚情操。《问情自然》可以在体验自然的整体和谐与生命节奏中形成恬淡心境。《问情自然》可以怡神悦性,潜移默化地养成审美情趣,满足自我修养的精神需求。《问情自然》耳根尽彻,眼界俱空。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人生如梦,倏忽之间,眼角已平添几条皱纹,昔日的理想与奔忙、等待与追求,慢慢淡化。忽然醒悟,人的一生,真的应该活的自然一点。因为活的自然,就不装腔作势,不忸怩作态;因为活的自然 ,就不做作,不卖弄,一如坦荡的戈壁,壮阔的海洋;也正因为活的自然,就会敞开心扉,高兴时手舞足蹈,激愤时怒发冲冠,大笑时一蹦三尺,失败时捶胸顿足;顺境中乘风破浪,逆境时破釜沉舟……
生,生存,生命,生活中学自然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