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热播,引起观众对主人公宋慈的极大兴趣。不少媒体介绍了“大宋提刑官”的官职、性质和职能,并说宋慈实有其人,但对宋慈的生平和业绩语焉不详。本文试就掌握的史料对宋慈其人其事作以介绍。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法医学家,世界法医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是福建建阳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71)进士,历任主薄、县令、通判兼摄郡事等职。据《宋史翼·宋慈传》、《宋经略墓志铭》及宋慈《洗冤录序》等文献记载,宋慈居官清廉刚正,在运盐、赈灾等方面,曾为贫苦百姓作过不少好事。但他最著名的事功,还是断狱审案,并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嘉熙六年(1239),宋慈升提点广东刑狱(即省司法长官)。由于官吏多不奉法,积案甚多,慈立下规约,限期清理积案,八个月就解决了二百多待决之囚。后移任江西提点刑狱兼知赣州。淳佑年间,除直秘阁,提点湖南刑狱,兼大使行府参议官,协助湖南安抚大使陈韦华 处理太使行府一切军政要务。就在这一期间,宋慈出色地完成了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据宋慈自序云,他编著《洗冤集录》一书是考虑到法医检验在处理刑事案件中异常重要,可以说是“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可是,当时对于这项重要工作,一些州县竟然委派初入仕途的官吏或者竟派武官去干。这些人经历不多,初次尝试,怎能对付得了仵作的欺伪和吏胥的奸巧!仵作与吏胥行奸舞弊,手段变化多端,茫不可诘,纵使是聪明之人,只是一心两目,也无所用其智,何况掩鼻远望不敢近前的呢?宋慈有鉴于“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遂决心编写一部总结前人和自己法医检验与现场勘验经验,指导断狱的著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一门新兴的科学,指导外表检验的系统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终于在淳佑七年(1247)问世了。宋慈所以能继往开来,在科学史上勇于开创一门新学科,与他多年处理刑狱的实践固然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他始终抱着“事莫重于一命”,“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不畏强权,敢于“雪冤禁暴”的刚正性格是分不开的。
淳祐九年(1249),《洗冤集录》问世后二年,宋慈去世。理宗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亲为其御书墓门。当时著名文学家刘克庄为其撰墓志铭,称赞他“奉使四出,皆司法臬事。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扶养良甚恩,临豪猾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阎、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可见,宋慈生前是一位政绩卓著,深得朝庭和百姓信赖的正直清廉官吏。
按照宋时官制规定,“提刑官”是综合今天的公、检、法,甚至监察职能于一身的地方长官,如此说来,宋慈既是一位好警官、好法官,还是一位好检察官。更是一位开天辟地的法医学大家。他的《洗冤集录》,集以前外表尸体检验经验之大成,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法医学遗产。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的故事,大都是根据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的案例改编加工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