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利用一天半的时间阅读了军旅女作家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这本书。
小说以女主人公白雪梅和丈夫欧战军的感情历程作为线索,讲述了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安康,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永不妥协的英雄气概,跨越万水千山,涉过冰峰雪岭,自下而上,一步步地走进了西藏,走进了那片神秘与苦难交织的雪域高原。
在进藏的道路上,白雪梅、欧战军和他们的战友们经历了很多磨难,许多人倒下后再也没能起来。在生死考验面前,这些年轻的战士没有丝毫的动摇、畏惧和退缩,他们勇敢地、倔强地、乐观地,朝着理想中的天堂挺进,朝着心中最圣洁的目的地挺进。最终,走进了生命的炼狱和灵魂的天堂,走进了一段永恒的英雄传奇!
合上书本,眼前一直晃动着这样一幅画面:连绵不绝的雪岭冰峰,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天边,与蓝得刺目的天空镶接在一起,在阳光照耀下整个世界晶莹剔透,如蓝色的玛瑙,在这个一望无际的洁白和一望无际的纯蓝组成的世界里,一支衣服褴褛的队伍,赶着驮负着沉沉木箱和麻袋的牦牛群,缓缓移动着。他们虽然看上去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样子,但眼睛中却闪烁着火炬一样耀眼的光芒,瘦弱的躯体虽然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危险,但高仰的头颅,彰显着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生命力。
掩卷沉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让我得以解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同时,也不仅思考起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关于信仰的问题。
人生是要树立信仰的。信仰是灵魂的归宿,是人生的方向和价值的体现。一个有信仰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激情,才会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诚然,欧战军、白雪梅以及他们的战友们,正是因为心中树立了坚定的信仰,才能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才能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坚定不移地踏上那段艰难但却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
“在我看来,有的山是崛起的平原,平原有多辽阔他就有多辽阔。有的山是站起来的大海,大海有多深邃他就有多深邃。有的山是千年生成的冰雪,冰雪有多坚硬它就有多坚硬。”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不知能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准确地表达出震撼心灵的感触。“无论怎样,无论千难万险,无论流血牺牲,我们都要勇敢的向前,雪山冰河不能阻挡我们,高寒缺氧不能阻挡我们,饥饿贫困不能阻挡我们!我们一定要走到拉萨,一定让五星红旗飘荡在拉萨的上空!”主人公为了心中崇高的信仰,无所畏惧生存的艰难和经历的磨难,勇敢地与命运抗争,他们不仅以孱弱之躯承受着进藏漫漫征途中的一切苦难,在感情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白雪梅虽然默默爱着军医辛明,却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嫁给了十八军的“一号”欧战军,将自己的爱深深埋在了心底。
几十年的风雨同舟,欧战军、白雪梅这对军旅夫妻,在峥嵘岁月中身心渐渐融为了一体,他们共同生养了三个孩子,也共同抚养了三个孤儿。六个子女长大成人后,涉及家庭、婚姻、就业等方面的看法,却与父母产生了迥异,两代人之间各自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了隔阂。欧战军在留给妻儿的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个无神论者,我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消失了。但我却一直坚信,我的灵魂会飞到西藏去……”白雪梅关于这方面的话更多,如“在那儿等我的,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自己的灵魂。我有一种感觉,我的灵魂没有和我一起回到内地来,我只是身体回来了。我的灵魂一直在那片高原上……”作品中的这种纠结,正反映了当代人在人生信仰方面的迷失。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受到来自多方面思潮的影响,思想和观念趋于多元化,中国人的信仰早已不再是我们学生时代所慷慨激扬的那样“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了。市场经济像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固有的弱点给整个社会笼罩上了一层阴影,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欲望泛滥。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无论是政客、商人、公务员、农民工,甚至耄耋老者和背着书包的孩子,好像个个都像陀螺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可盘点一下忙碌的内容,探究一下忙碌的出发点和意义,能在心灵上和人生轨迹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却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满足钱、权、利、欲的追求,无视法律尊严,丧失人伦道德,他们逾越了法律的底线,站到了人们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罪人,给自己的人生交出了一份令人唾弃的答卷,于是社会上出现为世人所不齿的“将军府”、“不雅视频照”、“表哥”、“房姐”等等。
没有了信仰制约的人们,最容易滋生出强大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会演变成为没有底线的洞穴,不断地深陷和沉沦。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的堡垒,就有了人格的尊严。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不同的人生信仰体现着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作为一名共和国法官,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信仰。法官的信仰是法律。没有法律信仰作为基础支点,法官们难以坚持和做到公正廉洁执法,执法不公正、不廉洁,就不能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更不能增强司法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法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说过:“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作为一名法官,我们不仅要在内心深处确立并坚定自己对法律的信仰,更要将这种内在的信仰化为外在的实际行动,表现在所审理的每一起案件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就法官自身而言,要坚守着对法律的信仰,自觉培养和保持对法官职业的尊崇感,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把每一起案件都办得合情、合理、合法,从而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最终目标。
作为司法战线上的一名卫士,我将时刻警醒自己要如同战士守护西藏一般,以自己对法律的信仰,守护司法正义,守护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这,正是阅读《我在天堂等你》一书后自己最大的感受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