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公平秤”,度量的是公正,考验的是人品。新安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孔琳在法院的岗位上己走过九个春秋,多年来她处理的案件无论是简单还是疑难复杂,都能一丝不苟地对待,从不因案件多、时间紧而忽视案件质量,力争把每个案件都办得让人心服口服。“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自然能办好。”、“遇到经济困难的群众,能帮就帮一把。”、“我的根在这里,能为周围百姓多出点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是我最大的满足。”这三句话她不但常说,还以实际行动落实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
能为大家出点力赢得理解和支持,我就很满足
孔琳,中共党员,2004年大学毕业之后,毫无法学基础的她,凭着对法律专业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通过了司法考试,并于2005年考入新安县人民法院,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现任新安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参加工作九年来,对每一件案件都做到细致入微、公正严谨。
有一天,一个离婚纠纷案件的男方对判决不满,怒气冲冲地来到孔琳办公室,将判决书一把拍在桌子上,不断地指责判决不公。孔琳放下手中的活,起身倒了一杯水请他坐下,不急不躁地听他把话说完,孔琳明白了他的不满之处,而此时男子的怨气也落了将近一半。孔琳仍旧是嘴角挂着微笑,耐心地跟他摆事实、讲解法律法规,回答一连串问题,当事人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孔琳的耐心和大度表示佩服不已,对她的判决也心服口服。而此时已经距下班一个多小时了。
平日里她白天抓紧时间开庭调查,接待一拨拨当事人,下了班,才能够安安静静地阅读摞起半尺高的卷宗材料,对案情分条缕析,做到成竹在胸。她认准一个道理,既然选择了司法审判工作,就要练就一套干好本职工作的真本事。她酷爱学习,对查明事实真相和法理很“较真”,常常向前辈讨教,与同事辩论。她把工作中遇见的疑难问题分类记录,深夜未熄的台灯见证了她10多万字工作笔记的完成过程。工作中,她遇到过不少疑难案件,好多看似已经走入死胡同的案件,她总是能另辟蹊径,找到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她从最初一名不熟悉法律专业的外行,成为一名司法战线的“行家里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的努力,艰辛的付出,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在2011年全省法检考试中,孔琳考入了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孔琳家在洛阳市区,全家人都高兴不已,可是她的心里却极为矛盾,这里是她工作多年的地方,回报养育她的家乡是她的夙愿。在笔试、面试、体检都通过了以后,政审前一天,她决定放弃这次去市中院工作的机会,她说“我的根在这里,能为周围百姓多出点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是我最大的满足。”
遇到经济困难的群众,能帮就帮一把
作为一名女法官,在工作中孔琳不仅有严守法律、铁面无私的一面,更有温柔似水的一面,这点细致周全让其他许多法官也望尘莫及。
在她办理的一起欠薪案件中,被告工头与法官玩起了“捉迷藏”,屡次不应诉答辩。为了农民工兄弟能尽早拿到欠款过个好年,孔琳辗转通过被告妻子开的商店找到他,上门多次耐心做工作,从“情理法”多个方面分析利弊。孔琳的执着使双方终于达成还款协议,农民工在一周之内就拿到了欠款。年后,孔琳仍对农民工兄弟放心不下,就到磁涧镇一户农民工王某家中回访,此时王某在新疆摘棉花,家中老小无人照料。当她进入漏风的土窑,看到其体弱无助的父母,孔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当即去粮油店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家中。第二天一大早她又立即赶到镇民政所,向工作人员了解该户的情况,经过协调,镇民政所将该户列为危房改造对象,能够享受政府危房补贴。
数年来,在她执法办案经历中,由于当事人生活困难,自掏腰包为当事人垫付电话费、路费、生活费等更是常事,她说:“看到他们作难,任何人都不会袖手旁观的。”多年来,她到底帮过多少人,垫付了多少钱,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遇到腿脚不便、偏僻路远的当事人,她主动将巡回法庭开到当事人家、田间地头和村委大院。遇到当事人来访,不管多忙,她总是一杯清茶奉上,让当事人把话说完,心中的怨气倒一倒,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对于年岁高的老人她总要小心搀扶送出门外才安心。孔琳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她了解老百姓的忧愁,知道他们想什么,求什么。大家说她没有架子,又耐心倾听百姓诉求,所以人们打官司告状都愿意找她。
“对许多当事人来说,也许一辈子就打这一次官司。再小的案子,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只要是我能力所及,能帮的都帮一把,尽力为老百姓办好。”孔琳笑着说。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自然能办好
有人说“打场官司脱层皮,耗时耗财耗精力。”百姓怕打官司,而从法院来说,也存在着案多人少的工作困难。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孔琳善于将案件分条缕析,把握重点,急当事人之所急,这样一来,案件走向和当事人的态度往往就出现了转机。
2014年4月初,在一起借贷纠纷案件中,原告林女士将自己手中的18万元借给侯女士用到7月份,利息按2分算,到7月31日,林女士向侯女士讨要借款时,侯女士声称做生意赔本,无力支付借款。林女士欲哭无泪只好诉至法院。孔琳受理此案后,意识到近期民间借贷跑路的人很多,此类案件数量一路上升,许多家庭因此遭受重大损失。看着林女士着急地直掉眼泪,孔琳一边宽慰她一边立即将被告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经调查得知,侯女士及丈夫王某名下仅有起亚轿车一辆,事不宜迟,当天孔琳驱车赶到洛阳市车管所办理保全手续,考虑到车辆价值远不足18万保全的标的,孔琳又马不停蹄赶到市房管局了解情况。经查,在侯女士的丈夫王某名下有一套70万元的房产,孔琳及时对该房产进行了保全。8月5日下午,久未现身的被告侯女士主动来到县法院表示愿意支付借款,请求法庭解除房产保全。原来,8月5日上午侯女士带人去卖该房产时发现房子已被查封,她对法院的快速行动十分惊异。经孔琳背对背调解,8月7日,侯女士向林女士支付了借款及利息共计182800元。一场借贷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得到了圆满处理,林女士兴高采烈地给孔琳送来了锦旗并千恩万谢,孔琳笑着说:“任谁遇见都会着急的,我只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儿办,自然能办好。”
只有公正司法老百姓才能相信法官、相信法律
长期的伏案工作让她的腰颈椎出现了与年龄不符的严重病痛,在担任刑庭副庭长期间,她负责办理牛得坡等十三人涉黑案,面对一个月内审结的硬性要求和复杂重大的案情,看着半人高的卷宗材料,她连续加班加点导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无法直立行走的身体让父母掉下了眼泪,她没有告诉领导和同事,缠上束缚带抽空去做理疗减轻疼痛,终于使这起影响广泛的涉黑案件圆满结案。今年11月6日,孔琳因颈椎、腰椎疼痛得难以忍受,被同事强行从办公室架到车上送进医院接受治疗。病床上的孔琳不顾护士嘱托,侧身蜷卧着将手中未办结案件需注意的事项一条一条地写在纸上交给同事。隔壁病床上的老大娘也忍不住心疼:“你看这闺女都成啥样了,还想着手里的活,法官不好当啊!”
不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面对怎样的和什么样的诱惑,她都一贯严守法官与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两条“隔离带”。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几项原则:在家中不接待当事人;不接受当事人和律师的钱财、礼物和吃请。她既要求法庭的同事们这样做,又做到率先垂范。2014年5月份,一位离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在开庭后尾随孔琳来到她办公室,悄悄掩上房门将2000元钱放在她的办公桌上表示“意思意思”,希望能多判得一些经济补偿。孔琳严肃地说:“你这是在逼我犯错误知道吗,公正办案就是法官的职责,不然老百姓谁信法呢?”
作为法院最年轻的庭长,工作九年来,经她手办理的案件到达千余件,今年截至10月份,民二庭共受理的607起案件中,她自己承办的就达278起,己结案件达247起,且案案过硬,件件合格!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时光荏苒,孔琳已经走过了9年法官生涯。在这9年中,他审结各类案件1000余件,几年来,她先后被市中院授予嘉奖和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县委表彰为“十佳政法干警”、获得了县““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她们庭还荣立了集体二等功她。她忠实地履行着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她以诚挚的爱,深刻不变的为民情结,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她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以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