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起一个大早,想起上个周日所观三叠三瀑背后的源头,乘车向东北乡驰去。约40分钟,下车,下沟,瞭望三叠三瀑,决心寻到源头。
南行百步自一村向东上山,小路迤逦半个小时,见一山口,一瀑飞下,瀑长长约五十米,形似孔雀;瀑下一潭,颇为方正;东边山壁有一石头,颇似鹰嘴。当即被我暂命名为孔雀瀑、车厢潭和老鹰嘴。
上行一刻钟至一山村,问路沟中洗衣村姑,行十数步见两瀑相连一湍一缓,各二十米,即名之雌雄瀑。复行十分钟,见一石坝绕山路至坝顶不见一滴水,疑是源头,攀岩至半,泉有碗粗,,颇为欢欣。复行十分钟,又有一坝,下有水潭,三四十平方,若手枪状。水疑隐入地下,与前瀑溪通。行五分钟又至一山口,见水若隐若现。百步复闻水声,而见溪流。
沿溪十分钟,至一村。溪流村前,农人久居不知其美也。经村人指点,上两坝至一湖,湖有数十亩。湖边有房一排,正欲走近访问,两犬已窜至跟前,虽小却颇为凶悍,房中一位大嫂走出,喝住吠犬,客问路则指示之,并目送甚远,作隔湖指导,唯恐行客走错路径,还交代某处水可饮,某处不可饮。再行二百步上大坝有细水流下,上坝行二十步至见溪,行二十步,左侧山壁有一洞,面阔三间,土淤积至厚,人弯腰而入,有成型钟乳石若干,深处不能入,洞中无水,然有水痕,复疑是源头。
前行百步,始见细溪,又行三十步见左侧有三十米狭长天然石棚,有滴水百点叮当做声,然仅湿石径。又行五步,左侧见一十米狭长石棚,滴水数十点,亦仅湿石板路。再行十步沟到尽头,见一环形石棚,直径约七八米,滴水仅数点,前有一潭湿泥。环形石棚中左侧山壁有钟乳石挂壁约二十平方。向里看有洞,光线阴暗,莫测深浅。红栌黄菊,青绿白各色草,点缀此间,已近霜降而有数蝶作舞,喜鹊两只对鸣坝上。低头自忖:数点滴水,竟成三叠三瀑源头。所谓大海,亦是点滴组成。做事亦如此,应从点滴做起。此道理虽早从书本上、老师口中知道,然亲自见,却是第一次。
攀岩上行,一片开阔地被耕作农田。抬腕看表,计时5个小时。恰逢牧人,问路,不过六七里距离,除却休息用时外,走路当不下4个小时,可谓有险而无惊。为觅源头,须顺水而行,不走正路,循牧羊之径,羊屎蛋则是路标,手脚并用,攀岩攀树,倒也自如,可与大家做经验分享。
是日,见大瀑三,小湖一,溶洞二,小瀑小潭无数,美哉!
走小路,上大道,一个半小时回到原点,乘车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