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好吃不过饺子

  发布时间:2014-11-05 11:11:52


    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好吃不过饺子。父亲就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不时买来大肉萝卜剁成馅,和面擀皮,下锅煮熟,二十来个饺子就能盛一大碗,大快朵颐。

    然而这句老话在我这里却不大灵光,我打记事起就有点抗拒吃饺子。五岁那一年快过春节时父母讨来偏方:把煮熟的饺子在火上焙干,研成碎末,温水送服。吃了几次,不知是药起了作用,还是心理发生了变化,以后能吃几只了。记得年三十吃团圆饺子时一家人都为这事儿很开心。

    随着年龄渐渐的增长,饺子不再是年节时才能吃到的稀罕物了。喜欢做菜做饭的父亲包饺子的频率越来越高。切肉剁馅,和面包饺,在父亲的带领下,母亲、姐姐、弟弟忙得不亦乐乎,吃的津津有味。我则经常躲在一边,等饭熟了,妈妈喊一声,迅速完成任务似地吃几只,再吃点馒头什么的噎住饥了事。我时常这么想:饺子有啥好吃的,又费时间又费力气的,不值估。有时会感叹:父亲那么会做饭菜,怎么就饺子做的不好吃呢?

    参加工作以后,有机会在外面饭店里吃饺子,吃了几次觉得和家里不一样,一是面软,皮薄;二是馅料多样,大肉、羊肉、鸡蛋甚至牛肉做主料,拌以芹菜、白菜、韭菜、蒜苔、豆角等;三是讲究带个酸汤,配以红辣椒丝、葱花、香菜、紫菜、虾皮,佐以酱油、醋、小磨香油,热气腾腾,五颜六色,香气扑鼻。如此,慢慢能吃上一碗,而不用其它食物噎饥了。

    时光荏苒,许多年过去了。退了休的父母隔三岔五就会包顿饺子,用料也会有点变化,但常吃的仍是萝卜大肉馅的,老口味。而且时常会打电话邀请已分门另住的我一块吃。虽然相距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但我也会常常会找各种理由推托,好在父母并不计较,尤其是母亲,依然经常地锲而不舍地打电话给我。最近的一次,是昨天的中午。

    昨天中午下班后到父母住处时,他们已忙完所有程序,只等下饺入锅了。饺子照例由父亲亲自掌勺下锅,照例是萝卜大肉馅的,照例饺大皮厚,照例一人配一小碟醋放点辣椒小磨香油并配半碗清汤。当然了,尽管不太吃得惯父亲做的饺子,我已经也能吃一碗甚至再多一点,并且不用其它食物噎饥,也会赞美几句,作为对年过古稀的父母的辛苦的酬劳。

    平时不拘言笑的父亲开心地吃着吃着,我突然惊奇地发现,他已吃了满满两碗,相当于我们这里青壮年正常的饭量。

    父亲老矣,尚能吃饭,尤其水饺!

    我暗下决心,该多陪陪父母亲吃饭了,尤其是吃水饺。嗯,要主动陪,还得在选购食材和改良口味上动动脑筋。

    也许有一天, 我也会对别人说:好吃不过饺子。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