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人民法院院长 刘俊荣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是解决社会治理中各种问题、加强平安建设的基本方针。作为基层法院,我院从服务综治工作的大局出发,立足审判职责,高质高效审执案件,主动延伸司法服务领域,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深化便民举措,化解诉讼难题。为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我院建成集诉讼引导、查询咨询、答疑接待等八项功能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涉及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对辖区内老弱病残或行动困难的当事人,开展预约立案、电话立案、上门立案等,切实方便群众的法律咨询和诉讼;开展“我是一名当事人”大讨论等活动,促使干警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从细节入手,尽可能地为当事人提供便利措施。
二是发挥能动作用,妥处矛盾纠纷。坚持马锡五审判方式,我院今年选择37起具有典型意义的赡养、相邻关系等方面的案件,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确保化开心结,案结事了;开展审务进社区活动,深入辖区内各企业、学校、社团,以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案件点评等方式,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积极落实司法建议制度,今年以来,针对在审判实践当中发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工作疏漏、制度缺失和隐患风险等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4次,得到了被建议单位的一致认可,社会效果明显。
三是延伸刑事审判,维护一方稳定。深入开展“打盗抢、防暴恐”专项活动,震慑犯罪分子。截至5月31日,共审结“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暴恐犯罪案件29案63人。深入开展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以庭前、庭中、庭后三步走的方式,开展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抵触情绪,更好地帮助其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倾力做好对缓刑犯的回访帮教工作。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深入社区和犯人家中开展回访帮教工作11人次,以情释法,有效地提高了对缓刑犯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四是探索执行新机制,破解执行难题。加强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投资及车辆等常态化查控的同时,深入研究规避执行行为的手段及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采取反制措施,用活用尽执行手段,全面挤压“老赖”生存空间,依法惩治规避执行行为;对于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充分运用查封、冻结、扣押、司法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对于有固定工作的被执行人,根据其抗拒执行的程度,向其所在单位进行反应,或发出给予其内部处分的司法建议。同时,制定《执行案件特困群众救助基金暂行办法》,对执行救助基金的发放对象、发放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11-1 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