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初任法官感想

  发布时间:2014-10-28 15:08:09


    2014年9月28日,我被人大任命为审判员。

    接到任命书的那一刻,心中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自己的努力使梦想变成了现实,可以独立行使审判权,内心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期待;紧张,则是因为法官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使我不由自主的萌发出对工作的神圣使命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我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做一名公正、廉洁、无私的法官就是我毕生的追求。

    虽然通过了司法考试,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但我学的是化学专业,仅仅通过自学的法律知识远不足以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所有法律问题,尽管担任了几年代审判员,一旦让自己独立行使审判权,还不免因知识和经验不足而感到紧张,因此我将以谦虚的态度继续不断学习。

    钻研法律条文,更注重与案例的结合。以前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法律知识,缺乏与现实审判的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法律关系则要复杂的多。因此更要时常温习法律书籍,搜索相关案例,完备自己的法律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法律视野,结合自己的法律实践积极发表各类调研文章。

    学习资深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方法。法官不仅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与当事人打交道也是一门必备的课程。尤其是在调解案件中,当事人充分信服法官,才能更好地做调解工作。现今不乏有些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不理解,在法庭上大吵大闹,当面对这些情况,法官需要更多的是耐心,法官要向当事人讲解人民法院的工作性质,讲明当事人在法庭上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耐心讲解,以彻底打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正解决纠纷。比如:被告人郭某某交通肇事犯罪一案,法庭多次调解无果,一直到腊月二十八当天抓住最后这个时机,终于调解成功并履行了赔偿协议,在腊月二十九下午结案并释放被告人,实现了双赢。

    学习优秀法律文书的制作。在当事人法律知识有限、诉讼能力尚低的现今,法律文书并不单是一个裁判结果,更是为了让当事人明确法律知识,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因此从一开始便要按照标准要求,规范法律文书的制作,尤其在事实认证方面要清楚明确,在法律说理方面要详略得当,让当事人更好的服判息诉。

    法律知识是一个法官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但真正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还需要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官的职责重于泰山,作为社会精英的法官,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基础。我认为,法官的职业道德起码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需忠诚于国家,忠实于法律,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官的权力由国家授予,是人民赋予,所以法官必须忠实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法官行使司法权从根本上讲要符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必须忠实于法律。法律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一个法官,如果不能忠实于法律,而只是唯上、唯权、唯命从事,那他就根本不配做法官。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法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国家和社会对法官都有特别的专业技能要求。法官的职业技能,包括法律规范的熟知程度,法律思维与推理能力,理解法律规范的水平,掌握法律与运用法律的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较好的文化功底等等。这诸多方面的职业技能的优劣,决定着法律运作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和效率,体现着法官的司法水平。

   三是要有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法官品格。

    法官的职责在于判断是非,分清曲直,伸张正义,惩恶扬善。这一切不能不取决于法官自身的正直、清明、廉洁。人们会说:优秀的法官就是正义的化身。法官自身必须具备追求正义的良心和品德,把公正司法作为法官的神圣使命。

   四是要具备勤勉敬业精神。

    法官在履行其职责时,应当是敬业、勤业的典范。法官的具体工作,烦琐复杂,没完没了。

    因此要求法官必须始终静下心来,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十分细心地去审查每一个事实,化解每一个矛盾,解决每一个问题,要敢于办大案,敢于啃硬骨头。今年就参与审理了被告人张某某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卷宗三十余册,案件疑难复杂,社会关注度高,不畏艰难加班加点,把案件顺利办结。

    从我们走进法院庄严的大门,从我们穿上庄重的制服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这种责任和使命,选择了神圣和崇高;也就注定我们要奉献、要清贫、要奋斗,要远离索取、远离享受、远离安逸。为了构建使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公正一这个重任,法官们带着对法律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用默默无闻的工作撑起了建设法制社会,公正司法的脊梁!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