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项王故里行

  发布时间:2014-10-11 08:31:01



    生于公元前232年、英雄盖世而又身败乌江的项羽,被生于公元1084年、看惯了北宋末年柔弱男儿的词坛领袖李清照赞叹不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我少年时第一次读项羽,并把其视为英雄。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视野开阔,项羽的形象在我心中却逐渐模糊起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月3日,带着一探究竟的心里,和一干朋友访江苏省宿迁市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景区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梧桐巷,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古典建筑群之一。景区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包括项王故里核心区、梧桐巷传统街区、西楚大街商业休闲区、滨水文化休闲区、商业文化休闲区和滨河商业休闲区,其中核心景区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走近核心景区“项王故里”,广场上那高9.9米雄迈今古、提兵跃马的项王铜像首先吸引了一众游人。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巍峨的城门,大家瞬间完成了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项府、项园、将署、项羽故居、项家宗祠、霸王古今馆、虞家老宅,建筑处处彰显着楚韵汉风。身着楚服、婀娜多姿的导游小姐始终一脸灿烂的笑着,说道:“客人们今天有福气了!”千多万菊花盛开在楼梯边,空地上,有黄的,白的,紫的,红的,粉的,有混合颜色的,有单盆的,有组合一体摆成各种造型的,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同伴故意摇头晃脑地叹曰:“项居归去不看菊,观止矣!观止矣!”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项王故里原来有坊有庙,设专人照管,历经沧桑,至清初庙毁人去,仅剩庭院中斜立着大槐树一棵和因它而得名的“梧桐巷”的古桐树数株。古槐树相传为项王幼年所植。据说原来的树干已死,这是从根部重发的。 古槐西北角有一石碑,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1763年)知县胡三俊所立。当地群众传说,立碑处即为项羽出生地。项家的门是向西的,因之石碑也面向西。到民国时代,1931年西北军将领张华棠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藉以维护古迹。1935年,宿迁县长张乃藩借办菊花会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集史册中项羽传记、前人诗文、时贤题咏、陈列悬挂,供人观赏。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据当地人云,2001年开发前景区多为农田,乡人凭着对先人的敬仰,以出土文物为据,插上想象的翅膀,以5A景区为标准,历时十一载改造修建,2012年9月29日举行核心景区盛大开园仪式,建成如今规模。故园区不仅是项羽的纪念地,更是西楚文化的展览观,建筑,兵备,服饰,乐器,游戏器械,生活用品等,不一而足。

    繁忙的导游很快结束工作使命,朋友四散作自由活动。我则再一次来到立有“项王故里”故居的院落,掬一捧项家老井的水,摸一摸乌骓马有可能食用过的石槽,看一看依然茂盛的项羽“手植槐”。有一老一少两位游客观槐,少者言:“乖乖,两千多岁!不可能吧?”老者说:“千年松万年柏,碰见槐树喊奶奶!”

    居一隅听人高谈阔论。力能举鼎的项羽起于陇亩,三年之中,率领各路诸侯灭秦,称“霸王”而号令天下,被后世评为中华第一猛将,为何最终败给刘邦?甲说:“小孩和大人斗。项羽随叔父起兵时不过24岁,自立西楚霸王不过27岁,与刘邦缠斗4年,兵败乌江只有31岁。反观刘邦年长项羽24岁,与项羽斗智不斗力,大人斗小孩嘛,安能不胜?”乙说:“一个人和一个团队斗。刘邦胜在用人,而且人尽其才! 靠张良运筹帷幄,靠萧何保障后勤,靠韩信统兵征战。反观项羽,一范增不能用,人才都跑刘邦那里去了。”丙说:“脸皮薄的人和脸皮厚的人斗。项羽鸿门宴能杀刘邦而不杀,放回刘邦家人划鸿沟而治掉以轻心任刘邦坐大,乌江放弃卷土重来机会,皆有脸皮薄的因素作怪。反观刘邦,有耐心,脸皮厚,等待时机,不屈不挠。”以上所言,众人中或以为然,或以为不然。不知什么时候,谈客中多了个白眉白须的老者,老者说:“逆历史潮流的人和顺历史潮流的人斗。秦朝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是顺应历史潮流。秦失天下,在于苛政。以项羽为主力灭掉暴秦,本是大功一件,然在战乱多年、人心思定之时,项羽以暴制暴,杀降屠城,失去民心,至于裂土分封诸侯根本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行为了,所以地位得不到稳固。昔日项羽在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时有所谓‘彼可取而代之’的名言,一旦取得相当地位,做得却是和秦始皇相反的事。刘邦约法三章,延揽民心,及至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政治体制上是汉承秦制,说是秦始皇政治上的继承人也不为过,只不过在行政方面相对宽厚与民休养生息罢了,所以地位得到稳固。昔日刘邦在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时有所谓‘大丈夫当如是也’的名言,一旦代之,做的是和秦始皇相同的事,很多方面在吸取秦的教训基础上做得还更好些。大一统的东汉西汉王朝有400年多年天下,对以后的历史走向影响很深,今中华民族主体民族以汉族自称,而不以秦族或他族自称,可见一斑!”老者言,众以为然,我亦以为然。

    此行不虚。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