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平安健康就是福

  发布时间:2014-10-09 10:51:46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内容是谈人的胆量。作者谈起自己的胆量,说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胆子特别大,别的姑且不论,仅说伊拉克战争时候,那里炮火连天,他却一时兴起,非要去看看战争是怎么打的。最后,在母亲的苦苦阻拦下,他悻悻然放弃了,但却一直心有不甘,并引之为人生大憾。

    时光荏苒,转眼二三十年过去了,他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坐飞机时遇上气流颠簸,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感觉好象坐上了过山车,兴奋、刺激,直嫌气流颠簸得不够;相反,他牢牢抓紧了前边座椅的靠背,脸色发白,双腿紧绷。等气流过去后,他一下子松下劲来,腿和脚也软了,好像渡过一场大劫那样软软地靠在椅子上,老半天才叹出了一口气,好像这时候才缓过劲来。

    事后,连他自己也非常诧异,难道我的胆子却反倒随着年龄越来越小了吗?他多次有意无意地想到这个问题。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不是他的胆子小了,而是他的个人情况变了。他有年迈的父母等着自己来照顾,他有年幼的孩子需要自己来抚育,他的妻也需要自己来相伴扶持。他仍是他,但他的生命却又不仅属于他。一旦他的平安、他的健康出了问题,父母、孩子、妻子的幸福将都立即无所依附。他伤不起,更赌不起。他需要平安、健康地活着, 这不仅仅是他的权利,更成了他的责任、他的义务。当危险来临,发现他的责任将可能无法完成,义务将无法实现,从而将可能导致他的父母老无所依,孩子孤苦伶仃,妻子倍受艰辛,全家人将陷入痛苦的深渊,他如何不战战兢兢,如何不大汗淋漓?你让他如何还能静下心来,轻松地玩味气流颠簸时那种坐过山车的感觉?

    对一个家庭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当然,物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食不能裹腹,衣不足蔽体,你说他们全家幸福感很强,即便真的是,恐怕也是黄连树下谈琴---苦中作乐。正如一本叫《血线》的书中所说,物质条件是有一条血线的,在这条血线之下,你可能要用命来搏得一碗饭食,如果此时再奢谈什么“饿死事小”,只能说你是个食古不化的“圣人”了。但是,超过了这条血线之后,举家温饱、小康有余,却仍利字当头,只要有利可图,那怕火中取粟也在所不惜,这就难免像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那个大难不死后没事就往床铺下塞面包的人一样,有心理疾病之嫌了。

    实际上,这个观点甚至还有经济学理论的支撑。经济学上有边际效用理论。这个理论的意思是说,一种物质给人带来的满足是变动不居的,它呈一种抛物线状态。开始的时候,很少的一点物质就能给人带来满足,再到后来,更多的物质给人带来更大的满足,但是慢慢的,同样数量的物质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开始逐渐减少,直到抛物线的顶点。过了这个顶点之后,随着物质条件的进一步丰富,心理的满足感甚至开始下降。所以,并非物质条件越丰富幸福感就越强的。可以说,在抛物线的顶点之前的临近之处,二者带来的幸福感之间的差异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差异相比已经非常小了。比如说,一分钱也没有的人和有100万元的人相比,幸福感可能是天壤之别;但有2000万的人和有2100万的人相比,其幸福感应该是相差无几。所以,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是否幸福与有多少财富不能说没有关系,但确实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反过来看平安和健康,它们对于人来说,其效用却是永远不变的。贫穷的人当然一刻也不能离开它们,如果没有它们,无异是雪上加霜;即便对于富有的人来讲,谁敢不要它们?一旦没有了平安和健康,再多的财富又有何用?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家人最希望我们拥有的是什么?他们希望我们平安,希望我们健康,希望我们能够每天都开心快乐,希望我能和他们相濡以沫地享受人生给我们全家带来的幸福。对于家人来讲,我们是不是富豪,我们是不是高官,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和他们一起平安健康地在那里。

责任编辑:郑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