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九月的一个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雾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时节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大雁与燕子等候鸟要飞往南方避寒了,而留守的鸟儿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又到了白露节气,只有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因为只有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白露就像是一道清凉的栅栏,把夏天和秋天彻底分开。夏天的燠热已愈行愈远,如今,凉风阵阵,秋意渐浓。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的心情也如朗月清辉般寥落而开阔。
白露时节,连日阴雨,被雨水浸润着的路上行人渐渐少了。时值寒秋,一天凉似一天,举着伞在雨中,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夜很静,沿途能听到昆虫的鸣叫声,和着一丝丝的细雨,风柔柔的,轻轻用心去聆听附近的一切,感觉四周莫名的安静。
岁月静好,白天狂躁的心突然沉静,当一切膨胀的心化为乌有,才知道所有的虚妄都随风而逝。突然迎面旋来一阵风,几支碎片飘落到脸上肩上,轻轻拾起,原来是树叶,这些曾经年轻的生命,如今老去,也和周遭的泥土溶化为一体。一生一世草木一秋,突然心里诸多感慨。
看见白露这个词,就想起路边花草中的滴滴露珠,就想起《倾城之恋》的片尾曲:在那青青的秋草叶上 /轻盈的露珠在摇晃 /是谁的目光悄悄开放 /是谁的爱独自了望/ 看不见的世界在天上 /看得见的世界就在身旁 /那车水马龙的人世间 /那样的来,那样的去,太匆忙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人们心底柔软部分的一个名词。
因白露的到来,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因此,对“白露”这个“节”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喜爱。白露,就像一个不食尘烟的冷美人,长发飘飘,衣袂飘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凡是认得汉字的人,无不心旌神摇,这是嵌入中国人骨血里的、最唯美的一个意象。诗经里那个宛在水中央的美丽倩影,一直在人们心中微生波澜。水做的女子,似烟如岚,嫣然浅笑。在世间的沧海桑田里,不食人间烟火,飘渺如仙。
我喜欢“白露”一词,对这个美丽且婉约的名词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不只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主要的是千百年来它赋予了诗人无穷的灵感!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地独坐窗前沏上一杯咖啡,耳畔让轻柔的音乐充实着,唐诗宋词的风韵,就在手中旖旎展开,这时白露踩着旧时的韵脚将缕缕柔情绽放。你看,曹操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曹邺说: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陶渊明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白居易说: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根据严格的气象标准,必须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的低于22℃,才能算作入秋。但从“白露”开始,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日照时间短、强度弱,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昼夜温差在10℃至15℃左右,因此天气也越来越凉。那些漂亮姑娘们花大把银子买来的露脐装,穿到白露也就该收起来了。
古诗十九首里说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眼看就要秋深了,喧闹,寂静,繁华,荒芜。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让我们从今夜珍惜,珍惜露珠一般短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