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婚车变奏曲

  发布时间:2014-09-16 09:13:54


     前天回老家办事,恰好碰到同村一个本家兄弟结婚,迎娶新娘的婚车竟然也是好几辆,有桑塔纳、捷达,花车也用上了本田,看着穿着婚纱的新娘款款走下轿车,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三十年前,脑海中婚车的一次次变迁在见证着我们农村生活的改善,见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变迁。

     1979年的太平车。当时,农村地区还很是贫穷,农民生活条件很差。遇到村民结婚,往往会早早订上生产队那辆唯一的太平车。太平车有四个木轱辘,车厢两旁是一排木座,几匹牲口套上,随着车把势抬手用马鞭划出一个漂亮的圆弧,在清脆声中,马儿奋蹄向前,太平车就咕咕碌碌的向前走。那年的腊月,我的一个堂叔结婚,用的就是生产队里的太平车。根据农村的习俗,婚车上需要一个小孩去“押车”,“押车”的小孩要得到红包,所以我和年长我一年的六叔都想去,都想得到那个红包,一时之间谁也不让谁。可是根据风俗,又不能去两个,最后让我们两个抓阄,谁抓着谁去。结果我抓到了,高高兴兴的爬上太平车,兴奋的前去迎娶新娘。站在一旁的六叔则抹着眼泪哭泣,直到奶奶哄他下次让他去才算为止。迎亲回来路上,车把式不时的抽着响鞭,车厢旁绑着几面红旗迎风招展,叔叔伯伯们则兴奋的抬着陪送家具,无非是木箱、桌子、盆架等,那个场面让我幼小的心灵至今都难以忘怀。

    1989年的“大票车”。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四轮拖拉机也悄悄的开进了农家小院,不少农村也通上了“大票车”(就是现在的公共汽车)。婚车一般都是几辆四轮拖拉机,有的是一辆大“解放”,条件好的还可以请上一辆“大票车”。但是由于农村“大票车”少,这时车主往往一天上午要赶上几回“场子”,这家结束去那家,来回奔波。那年三叔结婚,请的是崔桥乡的“大票车”,因为排在第一家,所以婚车头天晚上就要过来。当晚天空飘起了雪花,晚饭后我给三叔“压大床”(我们农村流行这个,有晚辈或者同辈且比自己年龄小的压大床象征着以后生活美满吉祥)。有人捎来信说婚车坏在了离我们村3公里的路上,让我们去人推车。得知消息后,我和叔叔伯伯七八个人拿着手电筒前去推车。路上雪花飞舞,冷风嗖嗖,让人不禁裹紧衣服。来到婚车前,我们推一会儿,司机修上一阵子,直到将婚车推到三叔家门口时,车辆才修好,此时已经临近天亮。冻得我们在爷爷早已生好的柴火边烤了许久才暖过来,那夜的场景现在还记忆犹新。天亮不久,车队开始迎亲,领路的是挂着红绸的摩托车,紧跟着的是拉家具的“大解放”,后面就是迎娶新娘的婚车“大票车”。车队浩浩荡荡的前去迎亲,走到那里围观的群众都是一大群,坐在车上的人则是一脸神气。

    1999年的面包车。到了1999年,各种车辆已经在农村地区普及,结婚用的婚车也已经淘汰了“大解放”和“大票车”,换成了小巧的面包车,有“昌河”,有“长安之星”等,数量也由一辆变成了多辆。那年,我的一个姑表哥结婚,我和母亲去贺喜。迎亲回来,看到婚车竟然达到了四辆,全是清一色的“长安之星”。一身红妆的表嫂羞涩着走出婚车,鞭炮声中,看着银灰色的面包车在红红的喜字映衬下,看着一张张充满喜庆的笑脸,我分明看到农村的巨大变化,看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表哥的婚宴上也是杯盘罗列,鸡鸭鱼肉海参鱿鱼样样俱全,贺喜的人吆五喝六,仿佛在欢庆着新时代的到来。

    2009年的小轿车。又是一个十年,在祖国发生巨变的同时,我们农村地区也在悄悄变化。空调,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冰箱等时髦电器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条件好的也买来着小轿车,作为婚礼仪式上重要的婚车也是一辆比一辆好。由开始的普通轿车“捷达”“桑塔纳”到高档的“现代”“本田”等,洁白婚纱也打破老风俗走进农家小院,结婚酒席为了省事也搬进了宾馆酒店,甚至连乐队这样高档时髦的东西也出现在了农村。

    每个十年,带给我们农民,带给我们国家的都是数不出看不完的惊喜。而惊喜的背后则印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变,我们国家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那时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将会更加昌盛,婚车也一定会变得更漂亮,生活水平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许洋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