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古书《群芳谱》云:“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时,鹰开始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登”即成熟。根据地理知识,处暑后,统治夏季的东南季风将移出中国,而象征秋冬到来的西北季风将逐渐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
时令到“处暑” ,“秋老虎” 日渐衰弱,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暑热之气开始减退,随之而来的就是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金色秋天了。进入“处暑” ,广袤的乡村田野已有些清秋之韵的味道了。黎明,晨风拂面,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中午,阳光已不太灼热;黄昏,低垂的夕阳下,徐徐的晚风吹皱了一池秋水。田里的杂草已不再疯长,繁忙的田间管理也基本上结束,
此时,每一株玉米都显得妩媚动人,碧绿俊俏。它们头顶米黄的天缨,玉米宝宝探头探脑,憨态可掬,穗头挂出粉嫩的缨子。举目远眺,大片的玉米簇拥着,墨绿似海,红缨点点,生机无限,美不胜收。此时,黄豆开始有绿色的豆荚,向日葵花盘低垂,一颗颗籽粒日渐饱满。地埂的牵牛花依然在不紧不慢地绽放,天地间仍是一派葱茏。只不过这时的绿,已不像夏季那样鲜亮、柔嫩和透明,而显出了几分厚实、柔韧和老练。无边无涯的绿,在夕阳的映照下,会透出淡淡的、金黄的光晕。这金黄的光晕,仿佛就是金秋的一种预演。要不了多久,天地间就会真的出现大片的金黄,熟透的玉米就要收获,繁忙的秋收即将开始。
此时,农人们闲挂起了锄头,尽可静心等待田禾的成熟。处暑这段时间对农人来说,是相对消闲的日子,他们可以背操起双手在村前村后闲逛;可以在田间地头巡查;可以坐在一起打扑克、搓麻将;还可以到附近村庄的庙会上逛庙会,看大戏,顺便在小吃摊上喝一壶老酒,就一盘香喷喷的猪头肉,然后打着饱嗝儿,不紧不慢地往回返;兴致来了还可以放开嗓子吼几声老怀梆,唱一段豫剧唱腔。此等情境,对辛劳了半年的农人来说,真可是最幸福的时光,最舒心的日子,似乎真的“给个皇帝也不换” 了……
暑气自此而止,所有的叶子都转过秋天的面孔。时间静悄悄流淌,不经意中,夏与秋的交接就在这一天完成,伸开手就可以触摸到秋的薄凉。这时耳边就会想起那首古老的歌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有到了处暑的夜才是如此凉如水,只有到了处暑的夜才会有轻罗小扇扑得到的流萤,也只有到了处暑才能遥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处暑,让我们把昨日烈焰的灼伤像庄稼一样收下,在九月的杯中,酿成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