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丝般下着,偶尔透过窗外,办公室楼下的马路上不时飘过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折伞。看着细雨中的花折伞,我顿时想起母亲一次次雨中为我送伞的情景。
我的小学时光是在离家二里多路的一所乡村小学渡过,由于位置偏僻,从我家出来到学校全部是土路。晴天还好,一到阴雨天气,到处都是泥泞。在当时的农村,根本就难以见到多少雨伞。条件好的人家,可能会买上一把粗大的黄油伞。像小孩胳膊一样粗的伞柄,宽大的油布,要撑开这样的雨伞需要不小的力气。以至于有的同学将伞拿到学校后,无法折叠和打开,需要老师进行帮忙。
至今我还记得,每逢下雨天气,同学们手中的遮雨工具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撑着黄油伞,伞下通常会拥挤着两三个同学。有的戴着一个用竹子编织的斗笠,我们称之为席篓子。有的从家中找来一个盛粮食的化肥袋子,折叠后往头上一套,两手各自抓住下边的两个角。也有的会在路边的嫩桐树上折下一个带着柄状的大桐树叶,像荷叶一样举着进行遮雨。不管使用什么方式,我们都是三五成群,开开心心的踩着泥泞去上学。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雨伞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爷爷从城里买回了一把自动伞。我拿到学校后,同学们都感到十分好奇,看着一按按钮,雨伞“嘭”的一声弹跳开来,顿时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由普通雨伞,到后来时髦的自动伞,再到现在各种各样的太阳伞、折叠伞等。
如果下雨的时候赶在快放学时,教室门外就会站满给孩子们送雨伞的家长。看到自己的父母在教室外边等,孩子们就会涌起说不出的激动。一次,我在附近乡镇读中学,天下大雨。中午放学后,我正发愁如何去饭堂买饭,这时听到同学说有人找我。来到门口一看,是母亲为我送雨伞。风雨中,母亲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拎着提包,脚上穿着胶鞋,身上的衣服也淋湿好多。见到母亲后,她急忙递给我一把雨伞,让我撑起来遮挡雨水。而后又带和我来到走廊下,从提包内拿出温热的炸糖糕,催促着我快点吃。看着母亲那慈爱的目光,当时我的鼻子就是一酸,眼泪落在糖糕上。咬上一口糖糕,说不出的甜。
从上小学以来,无论是下雨还是飘雪,雨雪中母亲为我送雨伞的情景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留在内心深处的,只有那一次次温馨的场景。现在母亲年龄也一天天的大了,我也由一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成家立业,为人夫、为人父。在我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就是那眷眷的母子深情。每每此时,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就会在我耳边响起:“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脸上的泪花有人给你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