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根本上破除“医闹”难题,重塑医患之间的信任,需要各方协力“缝合”,进行综合治理。
8月20日,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尘埃未定,湖南岳阳又发生一起患者家属逼医生向尸体下跪事件,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再添新“伤口”。此事件也导致岳阳市多家医院的近200名医护人员在岳阳市政府门前静坐抗议,要求“严惩打医凶手”。医患对立情绪进一步高涨。
近年来,医生遭患者亲友暴力伤害的事件屡见报端,患者用敌对心态看待医生,医生小心提防患者已经成为恶性循环。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伤医暴力案件达16起,“小打小闹”更是比比皆是,医院俨然成了“战场”。
事实上,为了化解医患暴力冲突,破除“医闹”难题,相关部门曾陆续出台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对医闹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态度。但这边墨迹未干,那边暴力又起。
原本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却频频成为被患者攻击的对象,这种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为何屡禁不止?恐怕不能简单以患者家属法律意识淡漠来解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暴力伤医问题的形成有深刻的体制原因:畸形的以药养医体制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同时医疗机构的“创收行为”造成医疗费用上升过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而医疗资源、技术和保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医生们成为医疗体制缺陷“替罪羊”。此外,医疗事故处理通道不畅,诉讼维权成本高、时间长、专业性强,医疗鉴定不公诟病已久,也导致患方对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足。更何况还有部分新闻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个别医护人员医德低下的事例被媒体舆论“妖魔化”、“污名化”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
医患纠纷是改革中产生的问题,需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并需多方施治。医院可建立专门的投诉疏导机构,畅通医患间的信息沟通,并对患者的不满及时进行解释和疏导。另外在医患关系中可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将医患纠纷处理拉回法治轨道,使医疗机构从繁重的医患纠纷处置中解脱出来。此外,探索建立强制医疗赔偿保险制度,设立医疗损害赔偿基金,建设社会救助机制以有效分散医疗意外所导致的风险,对解决医患纠纷也有重要作用。医患之伤是社会之伤,唯有各方协力“缝合”,才能从根本上医治。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8-30 2版 高 晋 姚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