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

  发布时间:2014-08-18 10:39:05


    奶奶一直跟随乡下的叔叔在农村生活,公公婆婆几次三番接她来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她总是推脱不来。要是来的话,每次也总住不到一个月,总是说住不习惯,老想回去。在我家住的期间,她总是摸索着干点这,做点那的。要么今天蒸点馒头,明天弄点油饼,后天包点饺子,买回来的菜往厨房一放,她就拿去择了……总之,一天到晚,奶奶总也闲不住。

    奶奶八十多岁了,奶奶一生不容易,在奶奶29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一人把公公、叔叔、姑姑他们养大成人,并且都读了大学。公公是一名军人,叔叔是一名人民教师,姑姑是一名医生,三个孩子就是奶奶这辈子最大的成绩,也是奶奶常常挂在嘴边的最引以为自豪、最欣慰的事情。

    去年,奶奶在叔叔家,一大早起床后晕倒了,跌坐在地上,把股骨头给摔断了,又手术换了股骨头。前年奶奶的另外一条腿,大腿摔断了,里面还下着钢板。这次,换了股骨头,大家都以为奶奶再也站不起来了,再也下不了床了。可是,奶奶是个坚强的人,做完手术没几个月,医生还不让活动,她就自己慢慢的挪动,过完年,自己就能坐在床边,把腿放在地上了。真是个奇迹,现在奶奶又能下床走动了。

    婶婶去外地照看孙子去了,家里就剩下叔叔和奶奶了。公公婆婆是好说好劝,总算是把奶奶劝来我家住了。公公把卫生间和奶奶住的房间里都铺上了防滑垫,每次都把饭端到奶奶的床前,并告诉奶奶什么事情都不用去做,需要什么、有什么事情,喊谁都行,家里一直都有人。可以说,公公婆婆对奶奶的照顾是无微不至。奶奶总会趁我们不注意把碗送到厨房,偷偷的刷碗、偷偷的洗自己的衣服、偷偷的去倒垃圾……我们看到后,总会劝阻奶奶,不让她干了。奶奶毕竟年龄大了,洗衣服、洗碗溅出来点水,万一再滑到、再磕着碰着,那可不是小事。每当我们劝阻奶奶不让她再忙活的时候,奶奶边说着“好,好,我不干了”,边默默的回到自己的房间呆呆的坐着,好像有点不高兴的样子。我们都看出来了,但谁也不太在意,想着奶奶一辈子干活习惯了,慢慢的奶奶也许就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了。因为奶奶辛劳了一辈子,我们认为奶奶现在也该好好的歇着,享几天清福了,我们做晚辈的也该好好的孝敬孝敬奶奶了。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几个大学生在带队的教授家里聚餐,吃完饭,学生们都抢着去洗碗。教授上前阻止,并说道:“不急,有人洗”。教授将碗筷放进水池,先冲去油污,然后轻轻地走到他八十高龄的老母亲身边:“妈,洗碗喽……”。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只见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萎靡,精神焕发地走到水池边,慢腾腾地洗起碗来……等老太太洗完碗后,教授高兴的对老太太说:“您辛苦了,歇歇吧。”他搀扶着母亲进了房间后,又返回厨房,把碗筷重新洗了一遍。教授对着诧异的同学们说:“做母亲的,没有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里,儿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忙。让她洗碗,她就会感觉儿子需要她,一整天就会过的充实。孝敬父母,除了帮助父母外,还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

    看了这个故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独自坐在房间里发呆了,原来她在叹息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孩子们不再需要她了,不让她干活时嫌弃她老了吧。我终于明白奶奶以前在我们家住着好好的,为什么一到农忙时节,就非想着要回到农村的叔叔家了,原来她是想回去给叔叔做顿饭,帮衬着做点农活;我终于明白当我把女儿的棉衣服,交给奶奶拆洗时,她脸上为什么流露出孩子般开心的笑容,原来她是感觉到了被需要的充实与快乐了……

    原来,孝敬并单单是端碗饭、倒杯水这么简单。孝敬需要用心,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学穿衣、学走路、学说话,鼓励我们勇敢的迈出人生的每一次第一步那样用心。孝敬,是要关注父母的身体状况,更要关注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时时刻刻的感觉到,我们是需要他们的,我们离不开他们。让快乐、充实伴着他们的老年生活,别让他们感觉孤单,别让他们独自伤感,别再让他们的眼神中充满失落感。

    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这是一句包含了多少亲情的话语,这又是一句值得多少子女深思的话语。给父母一个机会,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好好的用心孝敬父母,把作为子女的责任担当起,把作为子女的义务履行好。用心、更用行动去抚平无情的岁月在父母额头印上的道道皱纹。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