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坚守的情怀

------学习杨奎烈先进事迹有感

  发布时间:2014-08-12 15:26:55


    58年的人生路上,他始终把自己的坚定信仰,把自己热爱的毕生事业践行到生命的尽头。他执著的坚守,他坚强的意志,他无悔的选择,无一不让我们为之动容,更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英雄楷模,促人自醒,发人奋进。

    对照杨奎烈的学习劲头,我们无比惭愧,每天进一步点点,看似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我们却能做到几日,浮躁的心绪,疲沓的思想,让我们看似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却鲜有进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回头,走的慢也比不走强,他踏实奋进的路上,一路曲折却从未放弃,直到生命之光微弱时,他也尽力到最后,写下 《关于能源供应的变化及应对措施》 ,为钟爱的事业留下可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里可否能清酌自我,可否能沉淀心境,做到点滴进步,功到自然成。

    对照杨奎烈的奉献精神,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病痛的折磨,生活的清贫,也从没阻止他燃烧自己的激情。“我去厂里转转”是他的口头禅,数十年的加班加点,熬坏了自己,负疚了家庭,却换来了中信的重生,他没有讲条件,也没有提要求,就是一如既往的奉献,将自己转化为永不停止的生命动能。在这个什么都讲汇报的社会里,他的事迹像一股清泉冲开了我们社会存在的部分秽浊泥潭,他的精神像雷厉的闪电劈开了少数人的昏暗腐朽,我们找到了精神的坐标,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沿着他的生命指引去甘于奉献,去尽职尽责。

    对照杨奎烈的责任意识,我们备感压力。他把“新重机”工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责任意识,三年的患病时间里,他怎么能活生生的强忍着病痛,战斗到最后,最后的日子里一次次的回厂巡视,一篇篇的工作笔记,他放不下自己忠于的事业,他放不下公司的老老少少,他拼尽最后的气力,为中信的未来鞠躬尽瘁。而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是否真的把法院的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是否真的能时时刻刻殚精竭虑,是否能真的把群众当成亲人,需要我们给自己打上一个问号。

    他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他将焦裕禄的精神以身实践,为民,务实,清廉。短短6个字,却需要钢铁一般的毅力,需要清水一般的纯净,58年的日日夜夜里,他始终如一的牵挂,倒计时的分针秒针中,他顽强不挠的时间赛跑,只为了心中的情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坚守。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