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桨声灯影御河游

  发布时间:2014-08-06 15:18:01



    在开封这座古城,也许你随手捡起一块砖,就可能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俯身拾起一片瓦,也许就有一个充满神奇的传说。在这里,如果说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龙亭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景点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么御河无疑就是将珍珠串在一起的那根银丝。每一次我泛舟御河,漫步两岸,都宛若梦回千年。那一刻,人在画中走,船在画中游,逝去的岁月、远去的历史无不令人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御河其实就是现在开封的环城水系工程,她全长1900米,北起龙亭湖,南至包公湖。沿河自北向南共分集锦园、春花园、夏荫园、秋韵园、冬凝园五个景观带,各为一个整体,而又互相衔接。御河上的跨河桥梁共20座,全部为仿宋式建筑。无论是桥梁的设计,还是沿河的建筑都遵循着“一桥一景,突出宋韵”的原则,你看那卵石铺地,绿树成荫,亭榭楼台、勾栏瓦肆,美轮美奂,无一不显得宋韵十足。那西司桥、八字桥、板桥、木栈曲桥、陆福桥、母子桥、金奎桥、天波桥等各具特色,无论是近水平台的栏杆,还是景观桥上的石柱,上面所雕刻的图案和花纹都显得十分精致,桥身上刻有图案不一的浮雕,桥头附近的石狮、龙头惟妙惟肖。遍布水系的亭台轩榭,无论从建筑结构还是材料使用,都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细心。精巧的门窗、屋檐的雕刻、屋顶的装饰,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有的宛若小家碧玉,有的则阳刚粗犷,形成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线,让宋风宋韵在这里尽情流淌,韵味十足。

    在我的印象中,开封无疑就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古色古香的老城,她古朴、典雅、大气、厚重,或许这就是经过几千年皇家底蕴的沉淀之后才独有的气质吧。

    在淫雨霏霏的黄昏,我独自漫步于御河之畔。两岸的灯光有些暗淡,串串大红灯笼在斜风细雨中摇曳不已,使我的眼前顿起迷离之感。“哗哗哗!”一阵轻微的船桨戏水声由远而近,画舫一叶凌波起,桨声灯影宋韵长,随着船家那一声悠远的“船--来---啦!”一叶扁舟顿时打破这如梦如幻的意境,让我在夜色朦胧中仿佛梦回千年。

    脚下满池荷韵,一片暗香袭来。雨丝如烟似雾,白茫茫一片笼罩在这幽美的御河之上,那一大片一大片醉人的绿顿时映入我眼帘。荷叶丛中,偶尔可见星星点点的嫩红和鹅黄。雨点轻轻洒落在肥硕的荷叶上,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啪!啪!”声。一支支高大的荷花令箭擎起的叶片在斜风细雨中四处摇曳,挠首弄姿。再看那初绽的荷花宛若未出阁的少女,娇艳欲滴,含苞待放;而那盛开的荷花则宛如多情的少妇,热情奔放,丰盈大方。荷塘深处,不时传来几声蛙鸣,伴着船桨戏水声给这寂静的御河带来几许生机。此刻,即使是使劲呼吸上几口空气,都是那样的清爽,那样的舒心。

    今天注定是一个无眠的夜晚,在这桨声灯影里我独步御河。聆听着岸边的宋词乐舞,南方那古老的秦淮河仿佛就在眼前。此刻我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是你吗?李师师,你是否也在这个寂寞的夜晚静静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那又是你吗?柳永,倚红偎翠,浅吟低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阵乐舞钟声传来,时而细腻委婉,时而铿锵有力,既有着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和悲壮。又有着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苦与缠绵。你看,那悦来客栈倚窗而立的姑娘,在这御河之畔红晕的灯光下羞赧了你的双颊。御河上那处处火树银花,处处流光溢彩,处处水光楼影,仿佛就在眼前。

    侧目岸边,那一排排青砖黛瓦马头墙的房屋安然地立于御河两岸。孝严寺、虹桥码头、樊楼、包公祠这一个个被我在经典古诗里默念一遍又一遍的词语,即便时间蓦然千年,依然能给予我无尽的感慨和温暖。

    御河之水仿佛就是一个精灵,当一轮圆月散落在醉人的涟漪里,那灯火辉映的河面上,顿时泛着点点银光,蜿蜒曲折,闪闪不息。灯光下,座座古韵古香的桥梁散放出迷人的光线,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像春江流水,似月夜清风,树影斑驳,琴声悠扬,或如泣如诉、或悠扬婉转、时间和历史仿佛从那琴弦里欲呼而出,在视觉和听觉里,你就是一曲秀水的图腾与乐章。

    当年,孟元老在江南梦寻汴京,怅然中著成《东京梦华录》——“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御河,只有当你在真正经历过后,你才会被她的无与伦比的气韵所征服,你在自己的时空里尽情享受着一次心灵的盛宴。可以说,是这如梦如幻的意境,还你一个启封开封的千年记忆。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