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七 夕

  发布时间:2014-07-30 09:56:12


    七夕(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晚上,在霓虹闪烁的步行街上散步,听得前面走着的一对六十来岁的老夫妻在说话,妻子问:快到七夕了,你今年送我啥礼物?不要花,一转眼就败了,浪费钱。丈夫说,那,送你个纯银戒指吧,时间长了,虽然发黑,但你拿布一擦就光亮如新。。。。。。我听着不禁莞尔一笑。

    一年一度的中国情人节——七夕到了,天庭没啥动静,倒是人间忙碌个不停。大街小巷,遍布着一份浪漫唯美的气息,各种精美的礼品,纯艳的鲜花,靓丽的七彩丝线以及各种手工制作的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琳琅满目,那温馨的氛围不禁使人陶醉其中,为此,不仅是年轻人,连老年人也被浸染得情丝漫漫、柔肠百转。

    我最早知道董永、织女,是在八十年代,当时,中国真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样板戏过后,刮起一股怀旧思潮,大放老电影,我就是从电影《天仙配》里知道董永、织女的。这个人、仙爱情故事让我感动不已,让年少的我做了无数个美丽的梦。

    当初董永靠一头老牛、两间破草房为生,在世人眼里是个什么都不知道争,逆来顺受,不折不扣的傻子,而就是这傻子,居然天助他,我想那老牛肯定是天庭里的什么人,前世可能还做过织女的奶娘什么贴身人,不然他怎么能知道织女哪天会来洗澡,牛郎要他的皮做飞蓬去追织女?

    织女的被抓,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董永带孩子的一追,在中国倒演绎出流芳千万年的经典爱情故事来,让古来今往的文人墨客羡慕、崇尚、大抒特抒,最著名的是宋代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后两句,更是家喻户晓。

    七月七,苦了那些喜鹊,一年里要去搭一次桥,也美了那些喜鹊,因这美丽的故事成了爱情的化身和美丽的吉祥物,也成了喜气洋洋的代名词。

    后人为了祈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把牛郎、织女的故事用七夕传了下来。七夕这天,各地有好多的风俗。在农村,这一夜,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

    这时我突然想,不知道祝英台在夜深人静时去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没有,我想肯定没有去听,要是听了,也许《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就不是那样的结局了。梁山伯也傻,木呐,老是理解不了祝英台的爱意,让祝英台陷在无尽的相思里,受尽折磨。梁山伯和祝英台,少了牛郎、织女的好运气,没有老牛相助,在双方父母阻拦下,双双殉情化成蝴蝶,而蝴蝶是季节性的动物,生命里就带有致命缺陷,它们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从卵、幼虫、蛹 、成虫的蜕变,真正蝶的生命旅程是很短的,但蝴蝶用生命代价展现的美却是极致的,无与伦比的,用来做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自然是温婉美丽。中国人就是善良,让每一个悲剧的故事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其实不管是牛郎织女还是梁祝,鹊桥相会和化蝶之后,都是无穷尽的凄凉。

    牛郎和梁山伯,看似傻,其实在织女和祝英台眼里,心里,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他们身上包含着朴实、真诚、善良、执着,平凡质朴、晶莹剔透的种种本性。

    夏夜未央,上弦月散发着微光,咫尺天涯的牵牛织女星寂寥的在丝绸般的夜幕中守望着时间的沧桑。耳边许茹芸的歌婉转深情:故事如果注定悲剧,何苦给我美丽,演出相聚和别离。网络上最近流行一句话“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责任编辑:赵艳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