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和调处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是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人民法庭的案件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日渐凸出。为此,河南省内黄县人民法院课题组通过对辖区7个基层法庭进行专题调研,对当前基层法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性对策和措施,以期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基层法庭基本情况
内黄法院下设7个基层人民法院,目前,管辖全县17个乡镇,辖区面积96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4.5%;管辖人口5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3%。
(一)人员配置情况。该院虽然设置7个人民法庭,但由于人员少,现阶段只有5个法庭实际运行,这5个法庭共有18名干警,其中审判人员13名,占全院审判人员的23.2%。法庭有中共党员12人,占全院中共党员的12.5%。
(二)人员结构情况。从职务上来看,7个人民法庭有5名庭长,9名副庭长,其中有2个法庭是副庭长主持工作。从级别上来看,4名庭长为副科级,1名庭长为科员级,其余9名副庭长全部为科员级。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有4人,占法庭人数的22.2%;30岁至40岁之间的有11人,占法庭总人数的61.1%;40岁以上的有4人,占法庭总人数的22.2%。
(三)人员文化程度。基层法庭人员全部是法学专业,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0人,占全部基层法庭人员的55.6%;大专学历8人,占全部基层法庭人员的44.5%。
(四)案件审理情况。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数据显示,法庭每年结案大约2800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80%左右。
(五)基础建设情况。全县7个基层法庭,有4个法庭是新修建的,其余是改、扩建的;7个法庭有5个法庭的办公配套设施齐全。
二、基层法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配备少,案件数量多。大部分基层法庭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为1至2名法官、1名书记员。以该院为例,基层法庭中只13名干警有审判资格,但每个基层法庭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却多达400件左右,案多人少问题严重突出。
(二)办公办案经费少,各项事务开支多。基层法庭经费来源主要为诉讼费返还,但由于其审理的案件标的额较小,且大部分案件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或以调撤方式结案,80%以上的案件诉讼费减半收取甚至不收费,加之日常水电费用、燃油、修车等开支较多,经费十分紧张,干警下乡补贴及临时人员工资难以发放到位。
(三)基础设施配备少,日常工作事务多。大多数基层法庭硬件配件不到位,四级联网相关设备、扫描仪、传真机等设备配备不齐全,影响工作效率。但是日常工作事务,除开庭、送达、调解、勘验等工作外,还有各项会议、参与各类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法律文书上网、视频直播、报表、服务乡中心工作等日常繁杂事务。
(四)法院监管指导少,问题隐患多。基层法庭一般离法院较远,法院存在对法庭的监管、指导不到位,致使法庭存在迟到早退、违法违规办案等隐患。同时,有时在处理双方矛盾大,积怨深的案件时,当事人容易情绪激动,出现相互对骂和互殴等突发事件,由于法庭没有配备法警,干警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庭审秩序也无法维持。
三、解决基层法庭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增加基层法庭的人员配备。建议上级法院以文件的形式规定将基层法庭的人员配备明确为“三审一书一警”,提升法庭的安全防范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法庭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推行法院新进人员到基层法庭锻炼制度,规定招录的新进人员必须到基层法庭接受锻炼,优先保障基层法庭的人员配备。推行岗位轮流交换制度,对正式人员定期在基层法庭和机关院内各办案部门之间轮岗换员,在流动中提升法庭的人员配备。
(二)保障基层法庭的经费开支。建议省级法院联合省政府、省财政厅出台相关文件将基层法庭经费单列,规定经费数额并按时下拨。基层法院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将基层法庭部分办案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基层法院结合基层法庭的诉讼费收取数额和办案经费开支,适当提高诉讼费的返还比例,缓解基层法庭经费紧张的状况。同时,追加专项办公办案经费,每年向基层法庭拨付一定数额的临时人员工资、车辆维修等专项经费,降低法庭的经费开支。
(三)加强基层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为基层法庭尽快开通四级联网,配齐配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必要办公设备,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改善基层法庭干警的工作生活条件,建好食堂、浴室、图书室等生活配套设施,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优先解决干警的职级待遇,将基层法庭作为培养法院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重要基地,提升基层法庭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大对基层法庭的监管指导。建立班子成员联系法庭制度,由每名班子成员分包 1 个基层法庭,定期指导基层法庭开展工作,及时解决法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健全监管机制,定期对基层法庭督查暗访,在审判管理、队伍建设、经费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切实消除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建议从执法办案、工作纪律、司法作风、环境卫生等方面,加强管理考核,全面提升基层法庭的工作水平。(课题组成员:刘晓峰 卞艳飞 刘改英 李赓强)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7-17 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