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人民法院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为民司法主题,切实转变群众观念,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一是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借助“法官村长”载体,组织党员干警深入联系点开展走访,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牢固树立群众意识,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开展“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活动,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引导当事人充分表达与案件有关的观点和意见。高度重视审理各类涉及民生的案件,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维护群众权益。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和假日法庭,加强对案件的调解力度,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
二是深入开展群众观念大讨论活动。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用群众语言释法析理,真正把群众安危放心上,把群众冷暖挂心头。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维护群众权益。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引导法官善于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把司法为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三是强化窗口建设。完善便民措施,高标准建成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立案、申诉、咨询、诉讼材料接收等工作窗口,实行分工负责、合作、规范的流程管理,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真正方便群众诉讼。实行案件全程节点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班子成员采取定点接访、预约接访、带案下访、跟踪回访等方式,坚持“天天接访”与“大接访”对接,深入解析信访人诉求,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四是大力开展“三大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拓展公开庭审方式,符合规定的生效裁判文书一律在本院网站发布,按规定不上网的纳入案件评查范围。建立健全裁判文书评查、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完善执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增强互动功能,向申请执行人告知承办人及联系方式、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执行措施、执行进展、结案方式及原因等情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