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邓州】女性犯罪现象增多的原因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4-06-19 08:43:48


    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在接受教育、就业、社会层次、收入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贪图虚荣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女性没有给自己恰当的定位,不能正确把握自己,为满足其膨胀的私欲,不惜将自己的生命、家庭、人格、尊严作赌注,铤而走险走向犯罪,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态势,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司法界人士的关注。据统计,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2011年到2013年判决生效的人犯中,女性犯罪的比例平均占生效人犯总数的3.1%,女性犯罪的案件虽然不多,所占的比例也不大,但由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女性的犯罪问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笔者试从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以利于做好女性犯罪的预防工作。

    女性犯罪的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多为无业或农民身份。这些妇女大多无一技之长,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有些甚至无固定住所,而每天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生计问题,因而实施涉及钱、财的犯罪就成为其谋生的最直接的手段。

    二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些妇女文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并且性格偏激、狭隘,易感情用事,遇事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常因琐事处置不当,而采取过激行为,诱发犯罪。

    三是年龄以中青年居多。这些妇女迫于生计及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责任,却又不想通过勤劳致富,而是通过盗窃、诈骗、敲诈勒索、贩毒等犯罪手段来敛财。

    四是犯罪类型以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居多。

    女性犯罪的成因

    自身原因。不劳而获思想驱使。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和自控能力较差。

    外在原因。在现代社会,女性就业压力大,一些腐朽的人伦道德、生活方式刺激了部分女性“高消费”、“超享受”的欲望。社会上存在的婚外情、包二奶、非法同居等现象,也使无数女性深受其害。同时,家庭暴力也使一些不理智的妇女被逼采用以暴制暴的方法,走上了歧途。尤其是农村女性。

    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倡高尚文化,净化社会环境,宣扬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政府等国家部门应积极规范各类文化场所,为女性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全面弘扬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主流思想。

    二、加强女性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鉴于女性犯罪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应切实加强女性教育,有针对性地抓好适合妇女特点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妇女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引导女性自强、自尊、自信、自立,从源头上防止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女性普法工作,增强法律意识,要切实加强普法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群团组织的作用,针对目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制定符合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的法制宣传方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制宣传工作,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广大妇女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各种社会关系。

    四、惩防并举,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推进司法文明。法院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惩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发挥各群众团体、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和城乡基层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女性的教育、保护和管理,及时查处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防止家庭暴力的发生,为广大妇女安全健康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努力减少女性因受侵害而产生的复仇性质暴力犯罪,把犯罪诱因消灭在萌芽状态。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6-15 7版 冀天福 王琪琳 冀鹏翀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