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郑州二七区法院推进司法民主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14-06-09 17:17:25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依托人民陪审员制度,探索人民观审团制度,推进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人民陪审制度。一是壮大陪审员力量。在原有56名人民陪审员基础上,2013年新选拔并提请人大任命136名人民陪审员,提前完成最高法院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为陪审员参审案件提供强大的社会力量。二是规范陪审员管理。确定院绩效办为陪审员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培训、考核、表彰、后勤保障等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凡是对法院干警的培训和法院重大活动均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增强陪审员归属感和职业尊荣感。三是建立陪审员保障制度。设立陪审员之家,营造舒适工作环境。按照每参审一案5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陪审补助。委托软件公司设计陪审员随机抽取使用软件,保障每个陪审员都有参审案件的机会,避免陪审员使用不均衡现象。2013年,人民陪审员共参审各类案件3797件,占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81%。荣获全国法院系统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单位,在最高法院举行的陪审员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探索人民观审团制度。在依托现有人民陪审员力量的基础上,组建有470个成员的人民观审团库,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和信访案件听证,实行“三同步两公开”,将审理过程刻制成光盘随卷保存。评议案件时充分考虑人民观审团意见,合议笔录中标明观审团意见。2012年以来,二七区法院邀请人民观审团参加处理各类案件26起,18起在法官和观审团共同努力下,顺利调解或者和解,判决8起,当事人均无上诉。被省法院授予人民观审团工作示范单位,2014年5月,最高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曹守晔调研时,对二七区法院人民陪审员、人民观审团工作和司法民主制度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司法民主新途径。一是把社会力量“请进来”参与司法。2012年7月份起,在多功能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委人员工作区域,参与法院矛盾纠纷化解,零距离监督司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诉前矛盾纠纷化解268件。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吸纳民意。成立“阳光二七”司法公开网站,当事人凭查询密码可查询从立案开始所有流程节点、庭审视频、电子档案,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在网站设院长信箱、网上判后答疑、当事人意见建议和满意度评价专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对法院监督权。三是法官“走出去”到群众中司法。在辖区七个办事处设立巡回法庭,整合辖区司法资源,建立95个社区巡回审判站,建立991个楼院、行政村巡回审判点,选任2830个楼栋、村组调解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 2011年以来,诉前化解各类纠纷3164起,实现到群众中司法、让群众参与司法和监督司法、司法更加民主和透明的社会效果。

    二七区法院在司法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拉近了法院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提升了办案质效和司法公信。2013年取得全省法院年终绩效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荣立省法院一等功,荣获全省优秀基层法院,连续六年当选二七区“人民满意公仆单位”。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