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温,各地高温!
可要命的是没有空调,没有!!没有空调的日子,说是人间炼狱也不过分。
在这个城市上班好多年了,我至今仍在城里租房居住,而且还是顶层。冬天还好说,冷了多盖几床被子也就过了,可到了夏天,我在那个只有10平米的屋子里就像蒸笼里的馒头,就等着熟了。为何不买台空调?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房子!2010年,我曾定下了买房子的宏伟蓝图,可是家里的老人说啥都不同意在焦作买房子。老人说:你去北京上班也要在北京买房子?我说:不花您老的钱啊!老人说:花谁的钱也不中,就是不能买房。为了不让老人生气,几年过去了,房子还依旧是镜花水月。
常言道,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没有空调的日子,老天给了穷人不掏钱的凉风、明月和满天的星斗,“轻罗小扇扑流萤”是我在夏夜里常玩的游戏。
在我租的房子外面有一个凉台,热的睡不着的时候就跑到上面。夜里还是稍微凉快些的,凉台上,晚风轻吹,也很惬意。然而,凉台纳凉也有不便的地方,清人张潮《幽梦影》里所说的“人生十大恨”,其中之一便是“二恨夏夜有蚊”,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夏夜的蚊虫很猖獗。夜的帷幕尚未完全落下,蚊虫便凶猛地从诡秘的藏身处杀了出来,熙熙攘攘纷飞于低空中,寻找目标以求果腹。乘凉之时,身旁有嘤嘤作响的蚊虫陪伴,时不时还要被咬一下,显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欲避蚊虫之害,靠扇子驱,靠蚊香熏,效果都差强人意。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看《少林寺》长大的,里面老和尚的那句“不杀生,汝今能持否?”我记得贼清楚,所以我认为一个人不杀生,即是最大的善良。我一般不与蚊为敌。能赶走就赶走,赶不走,咬几口也无妨。
睡凉台还有个不便的地方,就是最怕下雨。古人说“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说这话的人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了。春雨贵如油不假,但雨下得太久了,恐怕难视之为“恩诏”了。夏雨如赦书,意思是夏日干热,艳阳高照,若能下一场大雨,一扫炎气,真如皇上所颁下的免罪释放的赦书一般让人高兴,这句话我更不赞同。饱汉不知饿汉饥,大雨滂沱的夏夜,凉台不能去,屋里更是闷热,我睡哪?
老人们总说心静自然凉,越想越觉得热,越烦心越躁。不过有医生分析,在如今空调普及的年代,人们的耐热能力已远不及以前。从生理方面讲,长时间“吹空调”让人耐热力下降。人们通过许多实验证实,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体内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的程度和受热时间的长短有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能力增强。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时,人体细胞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空调房的温度一般都比室外低,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很少流汗散热,对于环境温度变化的调节功能也就下降了。
除了生理上的因素外,空调的频繁使用对人的心理也有一定影响。在没有空调时人更容易急躁,感觉越来越热,这也是人越来越不耐热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人提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温度逐年上升,夏天一年比一年热,所以说夏天是苦夏一点也不过分。
晚唐皇帝李昂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这我一点儿都不羡慕,人家贵为皇帝,有的是美女摇扇驱蚊,山庄避暑。对于我这个每月只有那几张薄薄薪水的“月光光”来说,不想故作潇洒地学皇帝“我爱夏日长”,只想早日有台空调不再睡凉台,不再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如困兽般窝在斗室里焦灼。
这燠热的天气,没有空调的所有日子,脑子一片混沌,往事山水暗淡。作家冯骥才说“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在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里,虽然不喜欢这份苦,可是苦是生活的原味,只有先苦,才更珍惜以后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