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也谈家风家规

  发布时间:2014-06-03 09:21:49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搞了个调查,主要就是问采访对象的家风家规是什么,这个选题非常接地气,有意义。说家风、晒家规成了马年春节人们共同的话题。谈起家风家规,首先跃入脑海的就是父母对爷爷奶奶的孝心,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家风,这么多年来母亲侍奉老人的点点滴滴,一直就像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那般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时时提醒着我做人首先要孝敬长辈。

    父母都是朴实善良的农村家庭的孩子,对子女也没有太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他们只是用他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教育着我们,感染着我们。从记事时起,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吃饭时,先喊爷爷奶奶吃。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母亲总是有点好吃就先给爷爷奶奶送去,哪怕只是包个素饺子,也让我们把爷爷奶奶叫来一起吃。记得父亲外出劳作,一般都回来的很晚,母亲总是让我们等着父亲回来一起吃饭,母亲经常教育我们,父亲干活很辛苦,作为子女的应该体谅父母的辛苦。

    记忆最深刻的是1996年爷爷生病,得了食道癌,等医生查出来时,已经是晚期了,父母知道后,很伤心,但又不能让爷爷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还要给爷爷治病,父亲无奈,外出打工,照顾爷爷的担子自然落到母亲身上了。每次爷爷问及自己的病情,母亲总是笑着告诉爷爷,他得的是胃病,只要好好吃饭,把胃养好了,身体就会恢复的。家里条件差,买不起营养品,唯一的营养品就是自己家喂的鸡和鸡下的蛋,母亲把鸡杀了给爷爷炖汤,把鸡蛋留着给爷爷蒸鸡蛋,因为爷爷的病情一天天的恶化,慢慢已经吃不下硬东西了,只能吃一些比较软的或者是汤水之类的东西。母亲每天用架子车拉着爷爷去医院输液,看着她那瘦弱的身体吃力的拉架子车,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我很心疼,姑姑和叔叔都劝她在家休息下,由他们去就行,但是母亲依然坚持每天都要亲自去,我曾问过母亲累不累,母亲笑着说当然累,但是她如果不去医院,她会不放心,她怕爷爷突然就那么走了,她会心不安的,她会觉得对不起父亲、对不起爷爷。

    每次想起那个时候的母亲,我的眼泪就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来,我被母亲的孝心感动着。现在每当我说到这些,夸母亲伟大时,母亲总是说:“你们这些读过书的人呀,就是矫情,我哪儿有你们说的那样好,养儿防老,那些都是我该做的,谁让我是他家的儿媳妇呢,侍奉老人是我和你父亲的责任,以后我和你父亲老了还指望着你们给我们养老呢。”

    奶奶去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母亲也是侍奉左右。每每提及此事,母亲总会说,老天厚待她了,在两位老人离开时,她都能守在身边,这是做子女的福分,这样自己就不会有什么遗憾的了,否则,现在睡觉她都不会睡踏实的。

    这就是母亲,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人。虽然岁月在母亲的额头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母亲的身板不再那么笔挺,头上也慢慢多了些白发,但望着日渐老去的母亲,想着母亲在生活中的点滴,此刻我是越发的觉得平凡的她,一直都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伟大。

    一个人成长,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至关重要,这里面家风家规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今的我也已经身为人妻,身为人媳,面对公公婆婆,我会想起母亲的孝心,我把公公婆婆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侍奉,同样,老公也对我的父母也很尊敬,很孝顺,忙前忙后,从无怨言。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每天都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着平凡中的伟大,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把母亲的孝心慢慢传递下去,传递给我的子女,传递给身边的人,愿我们每个人都充满孝心,用孝心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家风也好,家规也好,大多数都和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相关。如今,家风、家规能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说明有更多人去关注传统文化对人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这不能不说是件好事。家风家规的形成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扎根在我们的百姓的心里,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充分挖掘、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形成一股新风尚再重新影响到每个家庭,如此循环往复,使整个中华民族更加优秀和自豪。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